大众集团(下):2022-2024年向EV、HV和数字化投资600亿欧元
与福特的合作从轻型商用车扩大至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化
2019/12/10
概要
![]() |
ID.系列的第7款概念车ID. SPACE VIZZION(出处:大众) |
大众集团2019年6月修订的中期经营战略“Together 2025+”中提到,为了创造下一代车辆,今后将进一步加快集团业务内容的改革,有体系地达成战略目标。尤其是将精简组织结构,对产品阵容进行重组,以提高品牌价值,开发作为软件产品的车辆和服务等。2019年11月重新确定了该战略的业绩目标,提出到2025年除特別项目以外集团营业利润率7-8%、汽车部门投入资本回报率超过14%的目标。设备投资和研发费方面,提出2020年起分别占销售额6%的目标。
2019年11月修订的下一代技术投资计划方面,提出计划到2024年为止的5年内投资约600亿欧元用于混合动力化、电动车和数字化(原计划是到2023年为止投资440亿欧元)。其中计划向电动车投资330亿欧元(原计划300亿欧元)。还修订了10年电动化计划,提出到2029年为止投放75款EV(原计划是到2028年为止投放70款)、60款HV的计划。提出EV累计销量2,600万辆(原计划2,200万辆)、HV累计销量600万辆的目标。
到2022年为止,计划在欧美中18个工厂生产EV,目前正推进工厂的改造和新建。采用大众开发的EV专用MEB平台的EV核心生产基地是德国的茨维考工厂,正投资约12亿欧元进行改造。而在中国,上汽大众的上海安亭工厂与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将是MEB平台EV的生产基地,美国则是查特努加工厂。
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结束了与Aurora Innovation的合作,向福特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rgo AI进行投资。在网联汽车的基础—云平台的开发方面,将继续加强与微软的合作,同时也在公司内部成立软件开发部门,推动软件的自产。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大众正在欧洲扩大汽车共享服务,并在印度启动了固定费用服务。奥迪在欧洲以Audi on Demand品牌开展移动出行业务,在中国则开展网联车服务。
大众与福特正在扩大合作关系。2019年1月在轻型商用车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开展了合作,同年7月双方就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化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大众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实施投资,福特则将使用大众的EV用MEB平台。同年10月,双方还就美国充电网络开展合作达成一致意见。
大众集团2019年1-9月销量、业绩及2019年全年业绩预测、新车型投放计划、中国市场、美国市场、LMC Automotive的生产预测请查看已刊登报告《大众集团(上)》。
相关报告:
大众集团(上):扩大SUV产品阵容,在中国投放新能源车 (2019年11月)
德系整车厂电动化战略:EV等电动车产品投放时间表 (2019年11月)
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欧系整车厂 (2019年10月)
大众集团 (下): 到2022年将在欧洲、中国、美国16个工厂生产EV (2018年11月)
大众集团(上):重组为7个业务部,商用车业务单独成立新公司TRATON (2018年10月)
中期经营战略“Together 2025+”重新确定了业绩目标
2019年6月,大众集团对2016年6月发布的中期经营战略“Together - Strategy 2025”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新经营战略“Together 2025+”。据悉,为了创造下一代车辆,今后大众将加快集团业务内容的改革,有体系地达成战略目标。新经营战略由管理、业绩、品牌、软件和领导力五个活动领域构成,为了精简组织、提升品牌价值,将对产品阵容进行重组,并开发作为软件产品的车辆和服务等。
大众集团2019年11月发布的新经营战略“Together 2025+”重新确认了业绩目标。除去特殊项目以外的集团营业利润率目标是2020年同比持平,达到6.5-7.5%,2025年达到7-8%。汽车部门的投入资本回报率目标是2020年起12-14%,2025年起超过14%。设备投资和研发费方面,提出2020年起分别占销售额6%的目标。2020年汽车部门的净现金流量目标是盈利100亿欧元以上,净流动资产目标是超过200亿欧元。
大众集团业绩目标与历史业绩(2019年11月18日发布)
2017年业绩 | 2018年业绩 | 2019年目标 | 2020年目标 | 2025年目标 | |
---|---|---|---|---|---|
营业利润率(除去特殊项目) | 7.4% | 7.3% | 6.5-7.5% | 6.5-7.5% | 7-8% |
投入资本回报率(汽车部门)(除去特殊项目) | 14.4% | 13.1% | 12-14% | 12-14%(注3) | >14%(注3) |
设备投资占销售额比重(汽车部门) | 6.4% | 6.6% | 6.5-7.0% | 6% | 6% |
研发费占销售额比重(汽车部门) | 6.7% | 6.8% | 6.5-7.0% | 6% | 6% |
现金流(汽车部门) | |||||
a) 净现金流 (注1)(10亿欧元) | 10.3 | 5.6 | ≧9 | ≧10 | >10 |
b) 净流动资产 (10亿欧元)(注2) | 22.4 | 19.4 | >15(注3) | >20(注3) | 集团销售额的最多10% |
资料:VW Group Press Release 2019年11月18日
(注)1. 净现金流 = 营业现金流-营业活动相关的投资现金流。不包含柴油作假问题及企业并购的支出。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为2017年161亿欧元,2018年53亿欧元。
2. 净流动资产 = 现金、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对子公司及合资公司的贷款、不使用第三方借款的定期存款。
3. 包含2019年1月1日实施的IFRS 16 “将租赁负债作为财务负债计算”产生的影响。
电动化计划:到2029年为止投放75款EV,计划累计销售2,600万辆
![]() |
全尺寸SUV EV ID. ROOMZZ |
根据大众集团2019年7月发布的环境经营方针,计划到2025年将大众车的生命周期CO2排放量在2015年基础上削减30%,到2050年集团整体环境资产负债表达成碳中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大众将加快电动化等下一代技术的开发。
2019年11月发布的下一代技术的投资计划提出,2020-2024年的五年间将向混合动力化、电动车和数字化投资约600亿欧元(原计划为到2023年为止投资440亿欧元)。其中电动车领域计划投资330亿欧元(原计划300亿欧元)。还修订了十年电动化计划,提出到2029年为止投放75款EV(原计划为到2028年为止投放70款),投放60款HV。EV累计销量目标为2,600万辆(原计划2,200万辆),HV累计销量目标为600万辆。截至2019年9月的计划为2019年全年EV销量占整体的1%,2020年达到50万辆,占整体的4%,2025年提出300万辆,占整体20%这一宏大的目标。
截至2019年11月,大众品牌计划投放7款EV子品牌ID.系列车型。均采用大众开发的EV专用MEB平台,将投放多种多样的车型,涵盖小型车到SUV、全尺寸三厢车、微型客车、沙滩车以及融合了Gran Turismo和SUV的新细分市场车型。
大众品牌除了ID.系列以外,还投放了e-Golf、e-up!等多种电动车。此外,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和西雅特各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电动化计划。各品牌的详细计划请参看2019年9月刊登的《德系整车厂电动化战略》。
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计划(2019年11月发布)
2020-2024年投资计划 | ・大众计划投资600亿欧元开发EV、HV、数字化等下一代技术(约占同期设备投资和研发费合计的40%(前期为30%)) ・600亿欧元中的330亿欧元计划投向EV,270亿欧元投向HV和数字化 |
---|---|
2020-2029年投放和销售计划 | ・投放75款EV、60款HV。 ・销售2,600万辆EV、600万辆HV。 ・2,600万辆EV中,2,000万辆为使用大众MEB平台的车型 其余600万辆大部分是采用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豪华车用PPE平台 |
EV用平台
PPE | 奥迪、保时捷共同开发的豪华车平台。前后车桥搭载电机。电池尺寸、轴距和轮距等可变更。开发晚于计划,2022年春季起预计将投放采用PPE平台的首款车型保时捷Macan的EV版。 |
---|---|
MEB | 大众、奥迪、斯柯达、西雅特采用的量产车平台。可用于小型车、SUV、大型三厢车到MPV各种车型。还能用于像ID. BUGGY这样的超小型系列。根据电池容量的不同,续航里程的范围介于330km-550km。2019年3月,大众宣布,为了大幅削减成本,将向其他整车厂提供MEB平台。首个合作对象就是德国EV整车厂e.GO Mobile公司。 |
小型版MEB | 2019年3月,西雅特宣布,与大众共同开发MEB的小型版新型平台。面向包含西雅特在内的各种品牌车长约4m的车型。利用该平台,入门级车型将开发价格低于2万欧元的EV。西班牙约有300名工程师将参与该项目。这是西雅特首次开发的平台。 |
大众品牌:计划投放的ID.系列(均采用MEB平台)
ID.3 | 将于2020年中期上市。电池容量分为三种,分别是77kWh、58kWh、45kWh,WLTP工况续航里程为330-550km。100kW快速充电器充电30分钟即可行驶290km。在德国市场的基本车型售价预计低于3万欧元。2019年11月起在茨维考工厂生产,2020年秋季还将在德累斯顿工厂生产。 |
---|---|
ID.4 | 将于2020年底投放市场。基于ID. CROZZ概念车的紧凑级SUV。搭载83kWh电池,续航里程为483km。动力总成合计输出功率为225kW。 |
ID. BUZZ | 2022年投产。是Microbus的后继车型EV版。搭载111kWh电池,续航里程为435km。2台电机的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275kW。 |
ID. ROOMZZ | 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21年投放中国市场。全尺寸EV SUV。搭载82kWh电池,WLTP工况续航里程达450km。前后车桥搭载2台电机的四轮驱动(电动4MOTION)车型,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225kW。搭载IQ.DRIVE系统,实现4级自动驾驶。 |
ID. VIZZION | 2022年将投放欧洲市场。全尺寸三厢EV。搭载111kWh电池,续航里程708km。系统最大输出功率225kW。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和车联网功能。 |
ID. BUGGY | 2019年8月发布概念车。EV越野车。采用模块化设计,组合方式的上车身可从底盘上拆下及定制。搭载62kWh电池,WLTP工况续航里程为155英里(约250km)。 |
ID. SPACE VIZZION | 2019年11月发布概念车,2021年底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发售量产车型。是结合了Gran Turismo的空气动力性能和SUV车内空间的全新细分类别。搭载82kWh电池,4MOTION版本的最大输出功率达250kW,百公里加速为5.4秒。WLTP工况续航里程为590km。 |
在欧美中18个工厂生产EV
![]() |
美国的EV生产基地查特努加工厂(出处:大众) |
大众集团计划到2022年在欧美中的18个工厂生产电动车,目前正在推进工厂的改造和新建。使用MEB平台的EV核心生产基地是德国茨维考工厂,投资约12亿欧元进行改建,2019年11月投产采用该平台的首款车型ID.3。
在中国,除了在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生产基于MEB的EV以外,还将在与安徽江淮汽车的合资工厂生产EV。在美国,大众向查特努加工厂投资8亿美元进行扩建,也将生产基于MEB的EV。
电动车的重要零部件—电池方面,在大众集团旗下的零部件部门成立电池电芯部门,进行电池的开发、采购、生产和回收等业务。此外,还在德国萨尔茨吉特与瑞典电池厂商Northvolt建设16GWh的合资工厂,计划2023-24年前后投产。
其他电动车用零部件方面,投放欧洲和北美市场、基于MEB的车用电驱动系统在德国卡塞尔工厂生产,中国市场MEB车型的电驱动系统在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计划从2023年起两工厂合计最多年产140万套系统。
EV的生产计划:到2022年在亚美欧大陆的18个工厂生产电动车(8个工厂生产基于MEB的车型)
欧洲 | 德国茨维考工厂:生产基于MEB的EV的核心生产基地。投资约12亿欧元改造为EV专用工厂。2019年11月4日开始量产ID.3。第2组装线将在2020年夏季改造,同年内投产。2021年将生产基于MEB平台的大众、奥迪和西雅特品牌的6款车型。年产能为33万辆,将成为欧洲最大的EV工厂。 |
---|---|
其他德国工厂 德累斯顿工厂:2020年秋季投产ID.3 埃姆登工厂:2022年将新增EV生产线。计划生产ID.系列的电动SUV 汉诺威工厂:2022年新增EV生产线 保时捷的斯图加特-祖文豪森工厂:2019年9月起生产品牌首款EV Taycan 保时捷的莱比锡工厂:2020年起生产Macan的EV版 奥迪的Boellinger Hoefe工厂:2020年下半年起投产EV高性能车e-tron GT 奥迪的Ingolstadt工厂、Neckarsulm工厂:2020年起投产EV |
|
斯柯达的捷克伯拉第斯拉瓦工厂:2019年11月投产品牌首款EV CITIGOe iV 斯柯达的Mlada Boleslav工厂:2020年投产EV |
|
中国 | 上汽大众的上海安亭工厂:2019年11月8日竣工。上汽大众的工厂。基于MEB平台的EV专用工厂,年产能30万辆。已在试生产基于概念车ID. CROZZ的中国市场中型电动SUV。将于2020年10月正式量产。未来将生产大众集团采用MEB平台的各品牌EV。 |
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大众到2020年将新增基于MEB的EV生产线。EV年产能为30万辆。 | |
大众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的EV合资工厂:据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4月公告,双方将投资50.6亿元建设EV工厂。将建设冲压工厂、焊接工厂、涂装工厂、组装工厂、电池包工厂、研发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年产能为10万辆EV。 | |
美国 | 美国查特努加工厂:2022年起将成为大众在北美的EV生产基地。2019年11月,大众投资8亿美元,在查特努加工厂启动扩建工程。将扩建车身工厂,新建EV用电池包工厂,新增1,000个岗位。该工厂将是大众在北美的首个采用EV专用平台MEB生产EV的工厂。 |
2020年,首款基于MEB平台的EV将在美国上市。预计是SUV EV概念车ID. CROZZ的量产车型ID.4,将于2020年下半年上市。初期将在德国茨维考工厂生产,2022年初将转移至查特努加工厂生产。还将投放基于MPV概念车ID. BUZZ的EV。 |
资料:VW Press Release 2019.9.6/10.28/11.8
(注)此外,生产多品牌车型的工厂将于2019年底前最终敲定计划。
将与瑞典电池厂商合资生产电动车用电池
电池电芯的需求 | 根据截至2019年6月的计划,2025年起单欧洲市场所需的电池电芯年需求就将超过150GWh,亚洲市场的需求预计也在同等规模。 |
---|---|
成立电池电芯部门 | 大众集团在旗下Volkswagen Group Components成立电池电芯部门,将与各家供应商合作,为集团各品牌电动车配套。为延长续航里程,业务范围从扩大电池容量,扩大到削减稀土金属用量、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工序以及回收电池系统。 |
将与Northvolt建设合资工厂 | 2019年6月,与瑞典的电池厂商Northvolt向电池相关业务投资9亿欧元。部分直接投向Northvolt,取得其20%股份。其余资金成立对半出资的合资公司,2020年将在德国萨尔茨吉特动工建设16GWh电池电芯工厂。计划2023-2024年初投产,中期预计将创造700个工作岗位。 |
萨尔茨吉特工厂开始试生产电芯 | 萨尔茨吉特工厂内设有Center of Excellence,开发下一代电池电芯。2019年9月,该工厂电池电芯试制生产线启动运营。该工厂投资超过1亿欧元,有300多名专家从事开发、试验和生产技术的引进。 |
建设电池回收工厂 | 大众还在萨尔茨吉特建设电池回收工厂,将于2020年投产。 |
加强电动车零部件的自产
成立新品牌Volkswagen Group Components | 大众于2019年1月1日成立新品牌Volkswagen Group Components,由此加强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的自产能力。目前大众集团在全球拥有61个零部件工厂及8万名相关员工。新品牌将业务领域重组为五个领域:发动机和铸造件、变速器和电动系统、底盘、座椅、电动车。计划2023年为止向电动车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总投资38亿欧元。 |
---|---|
面向欧洲和北美市场的EV零部件 | 大众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生产MEB平台和传动轴,在布伦瑞克工厂生产电池系统,在萨尔茨吉特工厂生产定子和转子,在卡塞尔工厂生产嵌入前者生产的定子和转子的电驱动系统。 |
今后投放欧洲和北美市场的MEB车用电驱动系统将在卡塞尔工厂生产,计划最多年产50万套。卡塞尔工厂还将与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合作,面向中国市场生产电驱动系统,2023年起,两工厂合计最多将年产140万套。 | |
在中国生产NEV用电驱动系统 | 在中国,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投产首款驱动电机APP 290 (配套于大众品牌e-Bora, e-Lavida, e-Golf以及奥迪 Q2L e-tron)和配套于首款PHV的DQ 400e混合动力变速器(用于Magotan/Tayron GTE, Tiguan L/Passat的PHV版)。年产能分别是12万台和9万台。2020年起还将生产基于MEB平台的EV用APP 310驱动电机。 |
自动驾驶:解除与Aurora的合作,还与福特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合作
大众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曾与美国初创企业Aurora Innovation开展合作,但由于Aurora考虑与其他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因此双方于2019年6月解除了合作。同年7月,大众与福特的合作也扩大至自动驾驶领域,因此大众向福特旗下的自动驾驶关联公司Argo AI实施投资。大众旗下也成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开发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
大众: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urora解除合作,向福特旗下的Argo AI实施投资
与Aurora解除合作 | 2019年6月,大众宣布,与自动驾驶车软件开发公司Aurora Innovation解除合作。大众2018年1月曾宣布与Aurora开展战略合作,但Aurora考虑保持独立的同时,与现代汽车等其他多家企业开展合作,2019年6月还宣布与FCA共同开发商用车自动驾驶平台。 |
---|---|
向Argo AI实施投资 | 2019年7月,大众宣布,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rgo AI实施26亿美元投资。Argo AI致力于将相当于4级自动驾驶系统应用于城市拼车服务和物资采购服务。福特与大众双方向Argo AI实施等额出资,双方合计持有超半数股份。双方在美国和欧洲销售的车型均可采用Argo AI的自动驾驶技术。 |
成立自动驾驶子公司 | 2019年10月,大众宣布成立Volkswagen Autonomy GmbH (VWAT),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和沃尔夫斯堡。VWAT作为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中心,将在大众集团内积累自动驾驶技术,并计划最终向市场投放自动驾驶系统。VWAT首个自动驾驶系统预计将用于市区的载人和载物出行解决方案。计划2020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子公司,2021年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
4级自动驾驶试验 | 2019年4月,大众宣布,旗下VW Group Research正在汉堡的城市交通情况下开展自动驾驶车路试。这是大众首次在德国主要城市实际道路环境开展4级自动驾驶路试。搭载激光扫描仪、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的5辆e-Golf在汉堡市区的3km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驾驶数字试验区进行路试。 |
大众与微软加强云平台开发,并内部开发软件
大众与微软关于网联汽车的基础—云平台开展合作,今后除了欧洲市场,还将开发面向美国和中国市场的云平台。此外,大众也在集团内部成立了新业务部门,聚集了来自车联网、自动驾驶、云平台等数字领域的专家,从2020年初起该部门将作为独立的公司开展运营。软件的自主开发率将从不到10%提高至60%,同时还将构建统一的软件架构,计划削减集团旗下全部品牌的软件成本。
大众:与微软加强云平台的开发,软件的自主开发率将从不到10%提高至60%
加强与微软开发云服务 | 大众与微软正共同开发大众的云服务“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原先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开发,2019年2月,大众宣布今后也将把目光转向美国和中国。该云平台的基础仍将通过微软的云平台Azure构建。该云平台将优化网联汽车、云平台和数字生态系统之间的连接。采用该云平台的首款车型ID.系列车型将于2020年在欧洲上市,随后也计划在中国和美国生产和销售。 |
---|---|
软件开发部门将成为独立公司运营 | 2019年11月,大众宣布,车载软件开发部门Car.Software从2020年1月1日起将成立独立公司运营。计划到2025年将软件开发的自主开发率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至60%。Car.Software将在网联汽车与设备平台、智能车身与驾驶舱、自动驾驶、车辆和能量性能、数字商务和出行服务五个业务领域,开发跨品牌的软件。到2025年将向该项目投资超过70亿欧元。大众集团表示,通过建立统一的软件架构,可大幅削减每个品牌每辆车的软件成本。 |
大众扩大WeShare服务,奥迪通过Audi on Demand品牌开展多项业务
出行服务业务方面,大众品牌在柏林启动使用e-Golf的汽车共享服务,2020年还在汉堡和捷克布拉格开展该业务。在印度,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启动大众车的固定费用服务。奥迪在欧洲以Audi on Demand品牌开展出行业务。在中国也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奥迪车的网约车服务。西雅特则在西班牙开展面向企业的汽车共享服务。
大众、奥迪、西雅特品牌的出行服务
大众品牌
在柏林启动WeShare | 2019年6月,大众在柏林启动EV汽车共享服务WeShare。初期在市中心等约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提供服务,今后还将陆续扩大服务范围。首先将投放1,500辆e-Golf,2020年初还将新增500辆e-up!。将于同年中期上市的ID.3也有望加入其阵容。2020年还将与斯柯达一起在捷克布拉格开展该服务,之后计划在德国汉堡开展该服务。 |
---|---|
在印度与Zoomcar合作 | 2019年6月,大众宣布,与印度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Zoomcar开展合作。由此,通过Zoomcar的ZAP Subscribe模式,用户可以毎月固定费用使用大众Polo。大众与Zoomcar今后还将提供其他大众车型,大众还将向Zoomcar提供融资、维护和维修服务。 |
奥迪
在Audi on Demand的旗下开展多项出行业务 | 2019年5月,奥迪宣布,将在欧洲扩大出行业务,把Audi on Demand定位为主打品牌。Audi on Demand旗下将有多项出行业务。同年第4季度起,在欧洲十国约有1万辆奥迪车可自由设定时间进行灵活预约。此外,用户还能通过新开发的app以及未来通过Audi on Demand的网站获得合作方德国知名租车公司SIXT的豪华车型,可灵活预约1小时至1年的租期。 |
---|---|
在中国开展网约车服务 | 2019年2月,一汽大众奥迪宣布,与网约车服务平台首汽约车再度合作,在四川省成都启动奥迪车的网约车服务。继北京、三亚和西安之后,奥迪移动出行服务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此次引进了中型三厢车A6L。今后将在更多的城市开展该服务,满足中国高端出行服务的需求。 |
西雅特
启动面向企业的汽车共享服务 | 2019年7月,西雅特宣布,旗下Respiro将开展面向企业的汽车共享服务。将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启动运营。企业服务的车型全都将是CNG车。 |
---|
与福特的合作:从轻型商用车向自动驾驶、EV和充电网络扩大
2019年1月,大众与福特就开展广泛合作达成一致,首先就轻型商用车的开发和生产签署正式协议。中型皮卡和重型厢式货车将由福特负责开发,而城市轻型厢式货车则由大众负责开发和生产。同年7月,双方还就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化开展合作达成一致。大众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福特则将采用大众的EV用MEB平台。同年10月,双方还就美国的充电网络开展合作达成一致。
扩大与福特的合作
轻型商用车 | 2019年1月15日,福特与大众宣布,双方就开广泛合作签署正式合同。轻型商用车方面,福特将负责中型皮卡和大型厢式货车的开发,大众则将负责城市轻型厢式货车的开发。双方2018年轻型商用车的销量合计约达120万辆。未来5年,全球对中型皮卡和厢式货车的需求有望继续取得增长。 |
---|---|
2019年1月,双方就厢式货车的合作签署正式协议。2022年起,福特将负责双方投放欧洲市场的大型厢式货车(基于福特Transit)的开发、采购和生产。大众则计划负责投放欧洲和其他全球市场的城市厢式货车(基于大众Transporter)的开发、采购和生产。 | |
2019年3月,双方就中型皮卡的合作签署正式合作。福特将负责双方投放欧洲、非洲、中东、亚太和南美市场的中型皮卡(大众Amarok和福特Ranger)的开发、采购和生产,最早2022年投放主要市场。 | |
自动驾驶技术 | 2019年7月,双方宣布全球合作范围将扩大至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大众将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rgo AI投资26亿美元。出资10亿美元、相当于16亿美元的大众集团自动驾驶开发核心部门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 (AID)将整合至Argo AI。大众与福特将把Argo AI的自动驾驶系统(SDS)分别应用至专用车辆。Argo AI将继续致力于把4级自动驾驶系统应用至城市拼车和物资采购服务。 |
EV | 2019年7月,双方宣布将合作范围扩大至EV领域。福特将采用大众也决定提供给其他公司的EV专用MEB平台。2023年,计划在欧洲发售基于MEB的1款EV,6年内还将新增第2款EV,计划销售60万辆。 |
充电网络 | 2019年10月,福特宣布,将与大众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a开展合作,在福特的EV用充电网络新增DC快速充电网络。由此,用户只需使用功率达150kW的充电器,充电10分钟预计就能行驶47英里(约75km)。此外,充电45分钟,电池容量可从10%增至80%。 |
------------------
关键词
大众、奥迪、保时捷、西雅特、福特、江淮汽车、电动化、EV、电池、Northvolt、自动驾驶、网联汽车、软件、微软、移动出行、网约车服务、汽车共享、云、拼车、Zoomcar、Argo AI、首汽约车、EU、德国、中国、美国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