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10月
2024年9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24/10/12
- 2024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 2024年1-8月汽车行业收入6.4万亿,同比增长3%,利润3,036亿,利润率4.7%
- 2024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61万辆,同比增长39%
- 2024年1-8月中国汽车进口40万辆,同比下降2%
- 2024年1-8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7%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是国内知名的汽车行业信息交流和市场研究平台。乘联会成立于1994年,2009年加入并成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营销研究分会,2017年更名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业务板块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目前,乘联会共拥有会员单位140家,覆盖了国内全部乘用车厂商、部分商用车厂商(主要微客、微卡、轻客、轻卡及皮卡厂商)以及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企业(汽车初创企业)。
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9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210.9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0.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57.4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9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9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增长12%;1-9月常规燃油车零售844万辆,同比下降16%。9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3.3%。
近期国家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的效果良好。目前各省市先后出台并落实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同时依托国家下拨资金推出一定的购车促消费政策,部分地区的单车补贴金额较为可观。强大的补贴政策力度都有企业顺势而上的促销做支撑,由此为车市带来新一波的增长动力。随着国家报废更新政策及各地方以旧换新置换政策稳定发力,大力拉动车市增长,叠加“中秋”及“十一”节日效应,9月车市零售呈较强增长态势,“金九”效果突出。近期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显著,长期向好的股市必然为车市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
国家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实施差异化鼓励,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推动乘用车加速消费升级。目前报废更新政策对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1.5万元,由于报废更新的新能源有较燃油车多5,000元的补贴优势,新能源车用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利用政策的利好,这更符合价格敏感型用户期待,因此绝大部分报废更新用户选择购买新能源车。据调研,部分地区报废老旧车辆置换新车中的新能源车占比超60%,尤其是推动入门级纯电动车与狭义插混市场强势增长。各地全面推进相应的以旧换新鼓励政策,展现了媒体风向引领和及时出台实施细则的接续发力特征,随着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的陆续出台,部分地区也松绑了车辆购买地和车牌注册地统一的要求,预计地方补贴政策初期的效果肯定都是很好的,这为“金九银十”的销售高潮带来更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报废更新政策进一步发力以及地方以旧换新政策陆续出台,国家呼吁反内卷后,终端价格也开始趋稳,消费持币观望情绪进一步缓解,整体车市热度有所回升。
9月乘用车市场的特征:一、9月新能源零售环比增长10.6%是近期较强的表现,体现国家报废更新政策的市场反馈良好;二、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9月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加16.8个百分点,渗透率保持高位;三、价格战趋稳,7-9月降价促销明显少于2-4月的频次;四、9月总体乘用车的批发创出当月历史新高;总体乘用车和出口以及新能源车的生产、批发、零售、出口均创出历史月度新高。五、批发与零售走势均较强,渠道库存仍处下降,流通生态趋稳;六、9月高低两端细分市场增长较好,国家以报废更新拉动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增长,弥补了季节性波动曲线,地方置换补贴拉动中高级细分市场增长较好。
9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1%。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3.5%,同比增加10.1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9%,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8.1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67.6%,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3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增长10%。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6.5%,同比减少3.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6%,同比减少4.0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5.7%,同比减少1.7个百分点。
9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1%。9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1.7%,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回落明显。
出口: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征。乘用车厂商统计口径: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43.5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5%;1-9月乘用车累计出口355万辆,同比增长32%。9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4.2%,较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随着南美等市场的恢复,9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6.2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8%;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7.3万辆,同比增长20%。
生产:9月乘用车生产241.8万辆,同比下降0.8%,环比增长11.9%。9月乘用车生产较历史同期高点的2023年的244万辆减少2万辆。9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13%;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2%;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7%。
批发:9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50.4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6.1%。受车企补库的促进,9月乘用车批发创出新高。9月自主车企批发169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7%。主流合资车企批发54万辆,同比下降29%,环比增长17%。豪华车批发28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0%。
9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批发表现分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大众、长安系厂商总体较强。9月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36家(8月35家,去年同期34家),占整体市场份额96.9%,其中同比增速超100%的有3家,同比增速10%-100%的有12家,同比负增长的17家。万辆以上批发量的乘用车厂商环比正增长的有33家,其中环比增长10%以上的有24家,部分自主和日韩系合资的环比表现较强。
库存:由于9月厂商生产仍相对谨慎,批发偏低,出现了月度厂商产量低于批发8.6万辆的现象,而厂商月度国内批发低于零售3.9万辆,形成了厂商旺季全面去库存的走势,7-9月渠道连续去库存33万辆,明显改善了经销商运营压力。由于合资车企持续在去库存,1-9月厂商库存下降24万辆(去年同期下降5万辆)。总体乘用车国内渠道库存下降66万辆(去年同期下降9万辆)。
新能源:9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21.9万辆,同比增长51.5%,环比增长16.2%;2024年1-9月生产785.9万辆,同比增长32.8%。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23.1万辆,同比增长48.1%,环比增长17.2%;2024年1-9月批发790.1万辆,同比增长33.7%。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9.6%;2024年1-9月零售713.2万辆,同比增长37.4%。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6.0%;2024年1-9月出口96.8万辆,同比增长30.2%。
1)批发:9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9.1%,较2023年9月33.9%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0%;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2%。
9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2.3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2.5%;9月狭义插混销量39.4万辆,同比增长102.2%,环比增长12.3%;9月增程式批发11.4万辆,同比增长68.4%,环比增长4.5%。9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9%、狭义插混32%、增程式9%,2023年9月为纯电动68%、狭义插混23%、增程式8%。2023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9%、狭义插混23%、增程式8%,增程式有效弥补纯电动的续航焦虑,应该属于纯电动的分支。
9月B级电动车销量24.8万辆,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15%,占纯电动份额34%。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环比回暖,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3.6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40%,占纯电动的19%份额,环比上月增加3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6.9万辆,占纯电动的23%份额,环比增加1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4.8万,占纯电动份额20%,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消费升级的高端化态势明显。
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23个(上月16个),比亚迪宋(62,030辆)、Model Y(51,152辆)、海鸥(43,425辆)、秦L(43,006辆)、海豹06(42,300辆)、Model 3(37,169辆)、轩逸(35,571辆)、比亚迪秦(32,779辆)、比亚迪元(31,515辆)、星越(28,913辆)、瑞虎8(28,090辆)、五菱缤果(27,806辆)、宋L(27,105辆)、速腾(26,206辆)、宏光MINI(26,121辆)、理想L6(25,393辆)、比亚迪汉(24,525辆)、帕萨特(23,280辆)、瑞虎7(23,022辆)、朗逸(23,011辆)、博越(22,018辆)、锋兰达(20,598辆)、比亚迪海豚(20,346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6位(上月前8位),轩逸、帕萨特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有所改善。
2)零售: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3.3%,较去年同期36.9%的渗透率提升16.4个百分点。9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4.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9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3%,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4%,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6.5%,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6.4%,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3)出口: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6.0%,占乘用车出口24%,较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82%,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0%(去年同期50%)。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部分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迅猛,前景光明。9月厂商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30,512辆、特斯拉中国16,121辆、沃尔沃亚太9,564辆、极星汽车8,778辆、上汽乘用车7,674辆、上汽通用五菱5,488辆、奇瑞汽车5,424辆、长安汽车2,993辆、长城汽车2,872辆、小鹏汽车2,790辆、吉利汽车1,655辆、哪吒汽车1,513辆、零跑汽车1,385辆、一汽轿车1,294辆、华晨宝马1,147辆、智马达汽车1,138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从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场监控的零售数据看,A0级电动车占比曾达到近50%,是自主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小型电动车前期在欧洲表现较强,因此受到相应的针对性加税措施,这也体现了小微型电动车是世界电动车的竞争核心,我们急需引导电动车发展小型化的财税政策,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发展,这样才能让中国电动车可持续走向世界。作为与纯电动零碳车型对应的燃油车大类,在海外市场“油电平权”的大趋势下,自主插混车型依托低油耗长续航的优势,海外市场分流燃油车的表现日益突出。
4)车企:9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理想汽车、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等为代表的增程式电动车表现尤其突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21家(同比增加3家,环比增加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2.7%(上月90.6%,去年同期88.5%)。其中,比亚迪417,603辆、吉利汽车91,134辆、特斯拉88,321辆、上汽通用五菱76,052辆、奇瑞汽车54,857辆、理想汽车53,709辆、长安汽车47,040辆、广汽埃安40,360辆、赛力斯37,200辆、东风汽车34,412辆、零跑汽车33,767辆、长城汽车30,068辆、小鹏汽车21,352辆、蔚来汽车21,181辆、一汽红旗19,563辆、一汽轿车14,077辆、上汽大众13,784辆、小米汽车13,559辆、上汽乘用车12,208辆、极狐汽车10,880辆、沃尔沃亚太10,696辆。
5)新势力:9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6.5%,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零跑、极狐、智己等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自主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强,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汽通用五菱等新能源表现很强,成为新能源的中流砥柱。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领先,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9月合计新能源车批发19,530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0%强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9月的沃尔沃和宝马的豪华新能源车厂家销量也大幅走强。
6)普混:9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8.9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7%。其中广汽丰田36,747辆、一汽丰田30,542辆、长安福特7,214辆、广汽本田4,199辆、东风本田4,031辆、广汽传祺2,002辆、东风汽车1,689辆、吉利汽车1,231辆、东风日产1,021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销量逐步提升。
相关报告: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9月(2024年8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8月(2024年7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7月(2024年6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剩余 5 章未读,申请试用账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