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销量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将向低燃耗动力总成及商品开发投资
2014/08/11
概 要
概 要
销量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美国市场基本从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根据LMC Automotive的预测,2014年轻型车销量预计将在1,630万台左右。该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740万台历史最高纪录,但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消费者心理的改善,预计销量将稳健增长,未来几年内有望达到1,700万台的水平。
各整车厂销量及占有率产生较大变化
各整车厂2000-2013年销量变化方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3家美国整车厂的销量大幅下滑。2000年3家美国整车厂合计销售1,164万台,但2013年仅销售707万台,减少450万台以上。另一方面,日系的丰田、日产、本田、韩系的现代集团销量大幅扩大。
各整车厂2000-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方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3家美国整车厂的市场占有率大幅缩水。2000年3家美国整车厂的合计占有率为66.9%,但2013年减少21.5个百分点,缩小至45.4%。另一方面,日系的丰田、日产、本田、韩系的现代集团大幅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2014年连续推出新车型
2014年各整车厂均积极投放新车型,例如福特将投放16款新车型或微改车型等,进入新车型投放的顶峰时期。
美国国内投资主要用于刷新低燃耗动力总成及产品阵容
由于经济危机而大刀阔斧削减了美国国内的剩余产能之后,3家美国整车厂仅限于扩大现有工厂产能,并没有投资新成立组装工厂。2014年在美国国内的投资主要用于更新低燃耗动力总成和产品阵容。
相关报告:
美国皮卡市场:处于回升时期 (2013年11月)
美国新车型配置:扩大后视摄像头、前方碰撞警报/自动制动系统的采用 (2013年7月)
各整车厂2000-2013年销量变化
各整车厂2000-2013年的销量变化方面,通用2000年销售492万台,但2006年开始销量骤降,到2009年缩小至207万台。随后虽然稳定回升,但到2013年仍只销售279万台,刚刚超过2000年的半数。福特也与通用一样,2000年销售420万台,但2009年缩至168万台。随后虽然稳定回升,但2013年销量仍仅停留在249万台,相比2000年仍减少170万台。克莱斯勒2000年销售252万台,大大超过丰田,但2005年被丰田赶超。2009年销量缩至93万台,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后稳定回升,但2013年销量仍比2000年少70万台,仅停留在180万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3家美国整车厂的销量大幅下跌的同时,日系的丰田、日产、本田、韩系的现代集团销量却大幅扩大。
各整车厂2000-2013年市场占有率变化
各整车厂2000-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方面,通用2000年取得28.2%的市场占有率,确保了主导市场的地位,但2004年开始市场占有率持续缩小。2009年跌破20%,2013年更缩小至17.8%,与2000年相比,损失了10.3个百分点。福特也与通用相同,2000年取得24.2%的高占有率,但2008年缩至15.1%。2007-9年的3年期间被丰田赶超,2010年起重新超过丰田,回到市场占有率第2的位置。但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5.9%,与2000年相比,损失8.3个百分点。克莱斯勒也在2000-2013年期间损失2.9个百分点。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3家美国整车厂损失的占有率被韩系的现代集团、日系的丰田、日产、本田取得。尤其是现代集团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3%,但之后持续稳定扩大占有率,到2008年达到5%之后,又在经济危机期间提高了占有率,到2011年扩大至8.9%。2012年被日本车抢夺份额,但2013年又回升至8.1%。与2000年相比,共取得5.8个百分点。
丰田2000年取得9.3%的市场占有率,但之后持续稳定扩大占有率,到2009年扩大至16.9%。但2010年开始由于日元升值、东日本大地震、召回事件等因素,损失了部分份额,到2012年缩水至12.9%。2013年召回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占有率小幅回升至14.4%。本田2000年取得6.7%的市场占有率,2013年扩大至9.8%,日产的占有率也从2000年的4.3%到2013年扩大至8.0%。
从2014年上半年销售情况来看,通用和福特的占有率都略有下降,但克莱斯勒有所扩大。通用2月宣布因点火开关的缺陷实施召回后,遭到交通部NHTSA及美国国会的严厉批评,指责其公司内部流程在应对安全问题方面存在漏洞。通用改良安全问题解决流程,宣布7月底为止将实施60次召回,并召回有史以来最多的约2,900万台车辆。普遍认为此次召回将造成通用销售低迷,但通用成功地使消费者认识到,召回的车辆均为老通用的车型,新通用的车型获得消费者报告等杂志的高度评价,因此原先预计会略有下降的销量反而持续上升。福特为了在北美投放16款新车型或微改车型,决定延长工厂的停产时间,并且不扩大产量。同时,市场上SUV与皮卡的人气越来越高,克莱斯勒受此利好,吉普的SUV车及Ram皮卡的销售良好,2014年上半年度占有率扩大至12.5%。
2014年上半年的日本车中,日产的占有率达到8.6%,在2013年8.0%的基础上取得大幅增长。但本田的占有率从9.8%缩减至9.1%。丰田的占有率为14.3%,略减少0.1个百分点。现代集团2011年占有率扩大至8.9%后持续缩小,但2014年上半年的占有率保持2013年的8.1%不变,停止了缩小的趋势。
主要整车厂连续推出新车型
通用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通用 | 2013 | ・雪佛兰 Corvette Stingray: 新跑车2014款(第7代)Corvette Stingray自2013年9月起发售。这是通用首次自产铝制车身。 |
2014 | ・凯迪拉克 ELR: 高级轿跑新PHV 凯迪拉克 ELR自2014年1月起发售。2014款的起价为75,995美元(含运费),但适用联邦政府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后,可降至68,495美元。其价格定位有意与特斯拉 Model S(85kWh型)的69,900美元形成竞争。 | |
・雪佛兰 Tahoe、雪佛兰 Suburban、GMC Yukon、GMC Yukon XL、GMC Yukon Denali、凯迪拉克 Escalade: 基于重型皮卡的新大型SUV车自2014年春季起发售。推出标准尺寸与长轴距车2种车型。 | ||
・凯迪拉克 ATS Coupe: 目的在于将年轻人吸引为凯迪拉克的用户。通用宣布,小型豪华三厢车凯迪拉克 ATS的轿跑将在2014年夏季上市。 | ||
・雪佛兰 City Express: 由日产贴牌供应的雪佛兰轻型厢型车。在墨西哥的日产Cuernavaca工厂生产后,将在通用的Ramos Arizpe工厂进行改装并出货。将在2014年秋季上市。 | ||
・雪佛兰 Colorado与GMC Canyon: 新中型皮卡,将在密苏里州Wentzville工厂生产。将作为2015款车型在2014年秋季上市。 | ||
2015 | ・雪佛兰 Trax: 基于次紧凑车的小型SUV,2013年起上市的别克 Encore的姐妹车型。2015年初前后开始销售。 | |
・雪佛兰 Cruze: 紧凑级三厢车—全球车型Cruze的新车型将在2015年底作为2016年车型投放市场。 |
福特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福特 | 2013 | ・林肯 MKZ: 林肯的入门级中型三厢车。Fusion以及欧洲市场Mondeo的姐妹车型。墨西哥Hermosillo工厂生产。2013年初发售。 |
2014 | ・林肯 MKC: 新高级小型SUV林肯MKC在肯塔基州Louisville工厂生产,2014年5月起发售。 | |
・Transit Connect: 福特宣布开始销售北美市场新轻型商用车Transit Connect Wagon。(2014年5月2日) 西班牙Valencia工厂生产,出口至北美。为了规避25%的关税,进口Wagon,再改装为厢型车。 | ||
・Transit: 2014年4月起,在密苏里州Kansas City工厂投产替代E Series的新重型商用厢型车Transit,6月起发售。推出厢型车、旅行车、Chassis cab、Cut away这4种车身、3种长度、3种车高、2种轴距、XL与XLT这2种设计风格。 | ||
・Mustang: 2013年12月5日,新跑车2015款Mustang在全球5个市场亮相。2014年5月开始预售,2014年秋季起发售。 | ||
・F-150: 底特律车展上发布2015款新F-150。该车型是福特的最畅销车型,新车型为实现轻量化,车身为铝制。第4季度起在密西根州Dearborn工厂投产,2015年起在密苏里州Kansas City工厂投产。2014年底发售。 | ||
2015 | ・Edge: 发布第2代(2015款)—新中型SUV Edge。新Edge作为全球车型销售。2015年第1季度在北美发售,随后还将投放其他市场。将在加拿大Oakville工厂生产,福特对该工厂投资7亿美元,将其改良为全球生产基地。 | |
・林肯 MKX: 新高级中型SUV林肯MKX是福特Edge的姐妹车型,在加拿大Oakville工厂生产。2015年将作为2016款车型销售。 | ||
・F Series Super Duty: 发布2015款F Series Super Duty。 新F-250、F-350、F-450搭载新型柴油发动机。 | ||
・F-650与F-750: 发布新车型中卡F-650与F-750。新卡车从墨西哥的Blue Diamond Truck LLC转移至俄亥俄州Avon Lake工厂生产,2015年春季投产。将作为2016年车型销售。(福特2001年与纳威司达(Navistar)成立合资公司Blue Diamond Truck LLC,后解除合作。) |
克莱斯勒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FCA | 2013 | ・道奇 Durango: 大幅改良的3排座SUV—2014款道奇 Durango自2013年9月底开始销售。除了更改外观设计以外,还采用新型带换挡拨片的8速AT、前方碰撞警报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先进的安全技术。 |
・吉普 Cherokee: 中型SUV 吉普 Liberty于2012年8月停产,其后继车型2014款吉普 Cherokee自2013年10月起销售。搭载同级别首个9速AT以及大幅改善燃效的2款发动机和3种四驱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是克莱斯勒备受期待的新车型。 | ||
・Ram ProMaster:Ram品牌商用车的新车型,基于菲亚特 Ducato的重型厢型车。2014款ProMaster自2013年9月起在墨西哥Saltillo工厂投产,10月起在美国发售。 | ||
2014 | ・克莱斯勒 200: 2014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发布新克莱斯勒 200。是克莱斯勒 200与今年停产的道奇 Avenger这2款车型的后继车型。标配中型三厢车首个9速AT。2014年6月起发售。 | |
・阿尔法罗密欧 4C: 新小型跑车阿尔法罗密欧 4C,标志着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再次进军北美。2014年夏季开始将在美国上市。意大利Modena工厂生产。由于碳纤维驾驶舱等零部件的产量有限,因此将限量销售。 | ||
2015 | ・吉普 Renegade: 发布新小型SUV—2015款吉普 Renegade。作为吉普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主要针对具有冒险精神的年轻用户开发,是投放全球市场的新次紧凑级SUV。在意大利Melfi工厂生产,2015年初将在北美发售。 | |
・Ram ProMaster City: Ram品牌新增的轻型商用厢型车,基于菲亚特 Dublo。在位于土耳其的菲亚特合资企业TOFAS公司的Bursa工厂生产。由于关税的问题,进口旅行车,并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Chrysler Group Transformation Center改装为厢型车。2015年初发售。 |
丰田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丰田 | 2013 | ・RAV 4: 小型SUV 新RAV4 (第4代)于2014年1月发售。目前正在加拿大安大略省Woodstock工厂生产。丰田计划年销售20万台新RAV4,其中全轮驱动车预计将占3分之2。 |
・Tundra: 大幅改良的重型皮卡—2014款Tundra在芝加哥车展上亮相,2013年9月发售。 | ||
・雷克萨斯 IS: 第3代(2014款)高级紧凑级运动三厢车雷克萨斯 IS于2013年夏季发售。前端设计采用大胆的纺锤形格栅。 | ||
・Corolla: 第11代(2014款)Corolla自8月底开始销售。新车型采用名为"Iconic Dynamism"的设计主题,具有动感的外观。密西西比州Blue Springs工厂生产。 | ||
2014 | ・Highlander: 第3代(2014款)丰田 Highlander在印第安纳州Princeton工厂生产,2014年1月发售。原先在九州宫田工厂生产。7~8座中型SUV,长增加3英寸,宽增加1.5英寸。 | |
・雷克萨斯 RC F: 丰田发布雷克萨斯的的高性能轿跑RC F。作为雷克萨斯的跑车"F"的核心车型开发。搭载5.0升直喷V8发动机(450PS以上)。定于2014年下半年发售。 | ||
・雷克萨斯 NX: 雷克萨斯的产品阵容中新增的小型SUV NX在北京车展上亮相,将于2014年秋季作为2015年车型发售。宫田工厂生产。可选择2.0升涡轮车或混合动力车。 | ||
2015 | ・FCV: 丰田发布新燃料电池车(FCV)。2015年夏季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售。 | |
・Prius: 丰田的主力混合动力紧凑级三厢车。新车型基于丰田的新汽车平台TNGA (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开发,是Prius首款采用TNGA平台的车型。从新车型开始还可选配四轮驱动系统。 | ||
・雷克萨斯 RX: 第4代中型豪华跨界SUV。加拿大Cambridge工厂生产。新车型预计2015年秋季发售。 |
本田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本田 | 2013 | ・讴歌 RLX: 讴歌的顶级大型三厢车 RL的后继车型。前轮驱动。2013年3月作为2014年车型发售。 |
・讴歌 MDX: 第3代(2014款)7座高级SUV讴歌 MDX自2013年6月起发售。以同级别顶级燃效、前所未有的舒适性以及同级别顶级安全性这3方面的价值为目标进行开发。 | ||
2014 | ・Fit: 第3代次紧凑车。北美市场新Fit在墨西哥Celaya工厂生产,2014年春季投产,定于2014年夏季发售。 | |
・讴歌 TLX: 高级中型三厢车—新讴歌 TLX在俄亥俄州Marysville工厂生产。2014年8月起发售。二轮驱动车采用新一代Precision All-Wheel Steer (P-AWS)。3.5升四轮驱动车搭载新一代Super Handling All Whell Drive (SH-AWD)。 | ||
2015 | ・HR-V: 新加入本田品牌产品阵容的次紧凑级SUV。新HR-V与Fit共享平台,同在墨西哥Celaya工厂生产。定于2015年初前后投产并发售。 | |
・讴歌 NSX: 高级跑车新讴歌 NSX正在本田位于俄亥俄州Raymond的研发中心开发。在Marysville工厂附近的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er生产。将从2015年起销售。 | ||
・Ridgeline: 本田宣布,2年内将投放中型运动多功能皮卡Ridgeline的新车型。现有车型在阿拉巴马州Lincoln工厂生产,2014年中期前后将暂时停产。 | ||
・FCX: 在日美市场租赁销售的燃料电池车(FCV)。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面向个人租赁销售。2013年11月洛杉矶车展上展出将于2015年中期正式发售的FCV的概念车。 |
日产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日产 | 2013 | ・Versa Note: 新紧凑级两厢车的全球车型。日产Versa Note自2013年6月起销售。是日本与欧洲市场Note的姐妹车型。从现有车型开始,车名也改为Versa Note。墨西哥Aguascalientes工厂生产。 |
・新运动三厢车英菲尼迪 Q50自2013年8月起销售。作为G Sedan的新一代车型,于2013年8月发售。搭载3.7升V6发动机。还推出搭载3.5升V6发动机的HV。 | ||
・NV200、NV200T: 小型厢型车的全球车型。NV200T是出租车版本,被选为纽约市的新Yellow cab出租车,2013年10月起交车。墨西哥Cuernavaca工厂生产。 | ||
・Rogue: 小型SUV 新Rogue自11月起销售。从九州工厂转移至田纳西州Smyrna工厂生产。是日产品牌销量仅次于Altima的车型。旧车型继续在九州工厂生产,将作为Rogue Select于2014年1月重新投放市场。 | ||
2014 | ・Murano: 在北美设计的5座中型跨界SUV车的全球车型。新SUV日产Murano自2014年底开始销售。 | |
2015 | ・Titan: 新重型皮卡Titan将在2015年底作为2016年车型发售。新Titan除了V8汽油发动机以外,还搭载康明斯公司制造的V8涡轮柴油发动机。 | |
・Armada: 基于重型皮卡的大型SUV,预计与重型皮卡Titan同时期发售。 | ||
・英菲尼迪 Q30: 日产采用合作方戴姆勒公司的平台,作为英菲尼迪的小型车发售。日产的英国工厂生产。将于2015年底发售。 |
现代与起亚的新车型投放情况
整车厂 | 上市年份 | 新车型概要 |
现代起亚 | 2013 | ・起亚 Cadenza: 起亚从第2季度起发售新高级三厢车Cadenza。Cadenza是前轮驱动车,与现代品牌的Azera共享多个机械装置。韩国车名为K7。韩国华城 (Hwasung) 工厂生产。 |
・起亚 Forte: 起亚品牌的新紧凑车。2013年第2季度起销售。韩国车名为K3。韩国华城 (Hwasung) 工厂生产。 | ||
・起亚 Soul: 5门紧凑级MPV。2013年10月起发售Soul。新车型仍保持方正的外观。与Optima同为起亚品牌的主力车型。 | ||
2014 | ・现代 Genesis: 现代品牌的高级三厢车。2014年春季发售。后轮驱动全尺寸三厢车,搭载3.8升V6与5.0升V8发动机。韩国蔚山(Ulsan)工厂生产。 | |
・Tucson FCV: 基于小型SUV "Tucson"的燃料电池车Tucson FCV于2014年春季开始租赁销售。韩国蔚山(Ulsan)工厂生产。 | ||
・现代 Sonata: 现代汽车投放全球市场的前置前驱中型三厢车。5月底开始在北美市场发售Sonata。阿拉巴马州Montgomery工厂生产。2011年起连续3年销售20万台以上的现代品牌主力车型。 | ||
・起亚 K900: 起亚品牌的旗舰三厢车,与现代品牌Equus共享平台。2014年3月起在美国发售。韩国所下里 (Sohari)工厂生产。 | ||
・起亚 Sedona: 3排座新型MPV "Sedona"将从2014年秋季开始销售。在韩国采用Carnival的车名销售。韩国所下里 (Sohari)工厂生产。 | ||
2015 | ・Tucson: 现代品牌小型SUV,蔚山(Ulsan)工厂生产。新Tucson将在2015年发售。 | |
・起亚 Sportage: 小型SUV,是现代品牌Tucson的姐妹车型。韩国光州 (Gwangju) 工厂生产。新Sportage将在2015年发售。 | ||
・起亚 Sorento: 起亚品牌中型SUV,是现代品牌Santa Fe的姐妹车型。乔治亚州West Point工厂生产。新Sorento将在2015年发售。 | ||
・起亚 Optima: 起亚品牌的中型三厢车,是现代品牌Sonata的姐妹车型。乔治亚州West Point工厂生产。新Optima将在2015年发售。 |
主要整车厂的生产相关投资以低燃耗动力总成为主
整车厂 | 投资概要 |
通用 | ・俄亥俄州Lordstown工厂: 2014年5月2日宣布,为了着手生产紧凑级三厢车雪佛兰 Cruze的新一代车型,将投资5,000万美元。今后还将发布新雪佛兰 Cruze的投放时间。 |
・密西根州Detroit-Hamtramck工厂与Brownstown蓄电池组装工厂: 2014年4月10日宣布,将合计向2个工厂投资4亿4,900万美元。其中3亿8,400万美元投向Detroit-Hamtramck工厂的新车身工厂、新一代雪佛兰 Volt、为2款未来生产的车型作准备。6,500万美元投向Brownstown蓄电池组装工厂,为生产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作准备。 | |
・俄亥俄州Parma Metal Center: 投资1,400万美元,引进同时用于模具制作及冲压件生产的冲压设备,计划2014年底至2015年初期间启动。通过引进新设备,希望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 |
・俄亥俄州柴油发动机生产子公司DMAX: 投资6,000万美元,应对未来尾气排放标准的严格化。(2014年2月16日发布)DMAX是通用与五十铃的合资工厂。 | |
・中西部的5个工厂: 为加强新V6发动机、新10速AT、6速AT的生产和设备,将向中西部的5个工厂投资约13亿美元。(2013年12月16日发布) | |
・德克萨斯州的Arlington工厂: 通用宣布,投资2亿美元的新冲压工厂投产(2013年10月14日)。新工厂新增180个工作岗位。 | |
・田纳西州Spring Hill工厂: 追加投资1亿6,700万美元,使总投资额达到3亿5,000万美元,将生产2款新中型车(2013年8月5日)。 | |
福特 | ・北美产能增加20万台: 福特宣布,为了应对北美良好的销售,将增加20万台美国产能。增加的20万产能将分别分配至Chicago组装工厂、Flat Rock组装工厂、Kansas City组装工厂。随着产能的扩大,福特将新增近3,500名小时工。(2013年5月22日发布) |
・密西根州Flat Rock工厂: 中型三厢车Fusion于2013年8月29日投产。投资5亿5,500万美元,新增柔性组装工序,并对涂装工序进行整修。 | |
・纽约州Buffalo冲压工厂: 投资1亿5,000万美元用于增产,计划新增第3班次,新增350个工作岗位。(2013年11月21日发布) | |
・密苏里州Kansas City工厂: 为生产新Transit作准备,新增1,000名员工。(2014年1月16日发布) | |
・俄亥俄州Lima发动机工厂: 福特宣布,为生产新2.7升EcoBoost发动机,投资5亿美元(2014年3月28日)。 | |
FCA | ・密西根州Trenton工厂与Dundee工厂: FCA宣布,将投资5,200万美元,扩大4缸Tigershark发动机的产能(2013年8月7日)。 |
・印第安纳州Tipton工厂: Tipton工厂曾一度关闭,后克莱斯勒投资1亿6,200万美元重新启动了该工厂,投产新9速AT(2014年5月13日)。 | |
・密西根州Warren冲压工厂: FCA宣布,投资6,300万美元,扩大产能。2015年12月起将启动新设备。 | |
丰田 | ・印第安纳州Prinston工厂: 投资3,000万美元,自2014年起将中型SUV "Highlander"的年产量增加15,000台。 |
・西佛吉尼亚州Buffalo工厂与Bodine Aluminum: 丰田宣布,2015年初将投资1.02亿美元,将6速AT的月产能增加2万台。 | |
・印第安纳州Princeton工厂: 为了将新Highlander的生产从宫田工厂转移至Princeton工厂生产,投资4亿3,000万美元。(2013年12月5日) | |
・发布2014年的增产计划(2014年1月9日) ①2014年下半年在Indiana工厂增产1.5万台Highlander ②Alabama工厂增产21.5万台V6发动机 ③加拿大安大略省Cambridge工厂增产3万台雷克萨斯 RX350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 ④West Virginia工厂新增24万台6速AT的生产线 | |
本田 | ・俄亥俄州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er: 本田宣布,将在俄亥俄州新建生产新讴歌 NSX的工厂"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er"。新工厂将从2015年起开始量产,投资额7,000万美元。将从俄亥俄州的现有工厂选拔约100名员工。 |
・俄亥俄州Anna发动机工厂: 投资2亿1,500万美元,加强发动机工厂产能的同时,还将成立培训中心。(2013年8月7日发布) | |
日产 | ・2014年美洲产能实现200万台以上。北美日产宣布,到2014年初,美国、墨西哥、巴西的产能合计将达到200万台。日产为了在美洲成立新工厂、加强产能,将投资50亿美元以上,同时新增1万多个工作岗位。 |
・田纳西州Smyrna工厂: 新Rogue从九州工厂转移至田纳西工厂生产。此次转移生产是基于到2015年美国市场销售的85%车辆在北美生产的战略。新增加900名员工。 | |
・密西西比州Canton工厂: 以投放第3代新Murano为契机,从九州工厂转移至密西西比工厂生产。2014年底转移后,将新增500个工作岗位。 | |
现代起亚 | ・过去1年内无美国生产相关投资 |
LMC Automotive 产量预测:美国轻型车产量将稳健增长直至2017年
(LMC Automotive社、6月 2014) |
根据LMC Automotive的Global Automotive Sales Forecast (2Q, 2014)预测,2014年美国销量将达到1,620万台。第1季度由于暴雪致使销量低迷,之后销量迅速回升,第2季度季节性调整年化销量接近1,700万台。2015年美国轻型车销量预计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1.9%,增至1,650万台以上。
2016年轻型车销量预计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长1.1%至1,670万台。2016年以后市场增长将减速,家庭数量的增加、延迟退休将支撑新车及换车需求,预计将稳定保持在1-2%的增幅。
根据LMC Automotive的Global Automotive Production Forecast (June, 2014),2014年北美产量预计将增长3%至1,660万台。其中美国产量预计在1,130万台,墨西哥预计在310万台,加拿大预计在220万台。
到2017年为止,美国产量受到销量稳健增长的带动,或将稳定扩大。LMC Automotive正在考虑是否将销量预测上调10万台、将产量预测上调20万台。
从主要整车厂来看,除了FCA、本田、日产以外,多数整车厂预计都将扩大美国的产量。近期,本田与日产为补充美国的产能,在墨西哥新建了工厂。
各整车厂美国产量预测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
Ford Group | 1,886,930 | 2,082,725 | 2,301,030 | 2,325,770 | 2,434,310 | 2,381,762 | 2,368,148 |
Ford | 1,864,100 | 2,058,391 | 2,279,523 | 2,276,614 | 2,362,864 | 2,304,183 | 2,291,786 |
Lincoln | 22,830 | 24,334 | 21,507 | 49,156 | 71,446 | 77,579 | 76,362 |
GM Group | 1,877,455 | 1,992,098 | 2,022,439 | 2,088,856 | 2,370,232 | 2,425,431 | 2,542,586 |
Buick | 166,152 | 175,987 | 173,173 | 166,004 | 159,489 | 146,256 | 133,818 |
Cadillac | 98,183 | 99,780 | 109,197 | 143,128 | 177,280 | 243,484 | 310,528 |
Chevrolet | 1,278,765 | 1,385,201 | 1,381,057 | 1,443,950 | 1,695,541 | 1,682,385 | 1,745,119 |
GMC | 334,355 | 331,130 | 359,012 | 335,774 | 337,922 | 353,306 | 353,121 |
FCA | 1,162,549 | 1,330,823 | 1,498,217 | 1,592,331 | 1,527,572 | 1,420,219 | 1,440,554 |
Chrysler | 122,625 | 151,639 | 130,786 | 164,417 | 185,000 | 218,778 | 244,206 |
Dodge | 243,020 | 237,081 | 282,055 | 166,346 | 138,447 | 145,986 | 151,647 |
Jeep | 603,152 | 714,648 | 793,911 | 973,480 | 930,568 | 777,602 | 742,559 |
RAM | 193,752 | 227,455 | 291,465 | 288,088 | 273,557 | 277,853 | 302,142 |
Honda Group | 823,650 | 1,219,146 | 1,309,912 | 1,305,931 | 1,241,470 | 1,179,533 | 1,200,156 |
Acura | 55,140 | 107,251 | 151,856 | 193,755 | 215,017 | 217,345 | 223,232 |
Honda | 768,510 | 1,111,895 | 1,158,056 | 1,112,176 | 1,026,453 | 962,188 | 976,924 |
Toyota Group | 793,272 | 1,201,120 | 1,288,717 | 1,308,489 | 1,429,886 | 1,529,797 | 1,562,168 |
Lexus | 0 | 0 | 0 | 0 | 10,282 | 49,364 | 50,961 |
Toyota | 793,272 | 1,201,120 | 1,288,717 | 1,308,489 | 1,419,604 | 1,480,433 | 1,511,207 |
Renault-Nissan | 561,026 | 643,019 | 791,591 | 917,573 | 888,176 | 868,915 | 844,997 |
Infiniti | 0 | 32,578 | 45,590 | 43,345 | 39,739 | 43,408 | 41,520 |
Nissan | 561,026 | 610,441 | 746,001 | 874,228 | 848,437 | 825,507 | 803,477 |
Hyundai Group | 610,431 | 719,547 | 768,534 | 771,417 | 776,486 | 848,731 | 844,137 |
Hyundai | 429,282 | 459,439 | 505,507 | 500,155 | 499,891 | 500,841 | 501,079 |
Kia | 181,149 | 260,108 | 263,027 | 271,262 | 276,595 | 347,890 | 343,058 |
BMW Group | 275,020 | 301,519 | 297,114 | 344,090 | 365,173 | 369,205 | 387,778 |
BMW | 275,020 | 301,519 | 297,114 | 344,090 | 365,173 | 369,205 | 387,778 |
Daimler Group | 163,236 | 195,950 | 198,765 | 236,949 | 283,268 | 306,819 | 304,980 |
Mercedes | 163,236 | 195,950 | 198,765 | 236,949 | 283,268 | 306,819 | 304,980 |
Fuji Heavy | 161,716 | 184,783 | 169,163 | 172,993 | 182,739 | 192,428 | 293,529 |
Subaru | 161,716 | 184,783 | 169,163 | 172,993 | 182,739 | 192,428 | 293,529 |
VW Group | 40,401 | 152,543 | 137,662 | 125,571 | 124,383 | 149,477 | 207,068 |
VW | 40,401 | 152,543 | 137,662 | 125,571 | 124,383 | 149,477 | 207,068 |
Mitsubishi | 37,150 | 37,019 | 67,362 | 59,316 | 75,773 | 90,738 | 88,674 |
Mitsubishi | 37,150 | 37,019 | 67,362 | 59,316 | 75,773 | 90,738 | 88,674 |
Tesla Motors | 795 | 3,259 | 20,395 | 25,153 | 32,750 | 42,642 | 64,819 |
Tesla | 795 | 3,259 | 20,395 | 25,153 | 32,750 | 42,642 | 64,819 |
Other | 791 | 1,552 | 0 | 0 | 0 | 0 | 0 |
VPG | 791 | 1,552 | 0 | 0 | 0 | 0 | 0 |
Mazda Motors | 43,527 | 37,366 | 0 | 0 | 0 | 0 | 0 |
Mazda | 43,527 | 37,366 | 0 | 0 | 0 | 0 | 0 |
Suzuki Group | 1,341 | 1,625 | 0 | 0 | 0 | 0 | 0 |
Suzuki | 1,341 | 1,625 | 0 | 0 | 0 | 0 | 0 |
Total | 8,439,290 | 10,104,094 | 10,870,901 | 11,274,439 | 11,732,218 | 11,805,697 | 12,149,594 |
出处: LMC Automotive "Global Automotive Production Forecast (June, 2014) | |
(注) 1. | 数据为小型车(乘用车+车全重6t及以下轻型商用车)的数值。 |
2. | 严禁非法转载本表。转载须获得LMC Automotive公司的许可。 |
3. | 使用和咨询更详细的数据请点击此处。 |
<全球汽车产业平台 Mark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