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整车厂的中国业务:受反日浪潮等影响,2012年度中国销量预期下调65万辆

年产能规模由目前的420万辆,到2015年扩大至约600万辆,至2017年扩大至约740万辆

2012/12/13

概 要

 2011~2012年乗用車の月次販売台数推移2011~2012年月次自動車販売台数 2012年11月,中国汽车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 将2012年汽车生产・销量预期由年初的约2,000万辆 (其中,乘用车约1,610万辆)改为约1,900万辆,下调100万辆。另外,最大的国营进口汽车贸易服务商“中国进口汽车贸易”(China Automobile Trading Co., Ltd.)公布,2012年进口车销量预期由当初的超过100万辆下调至97万辆左右 (2013年还将较上一年度减少10%)。
 在此背景下,加上由于经济减速造成的消费低迷及围绕中日领土纠纷发生的反日浪潮所造成的影响,历年销售旺季的9月及10月(金9银10)日系车销量大幅减少。

 根据截至2012年11月各公司公布的资料及MarkLines实施的独立调查,反日浪潮产生的负面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丰田/日产/本田等8家日系整车制造商将2012年的销售目标下调约65万辆。但仍维持将中国的年产能将由目前的420万辆,至2015年提高至约600万辆,至2017年提高至740万辆的中期计划。


 另一方面,以日系车销量急速下降为良机,中国车 (包括部分外国基础车型)、欧洲车的销量大幅攀升。
 分主要国家分品牌的2012年月度销售份额走势为:反日浪潮发生后的9~10月,日系车平均份额由1~8月的19.5%快速下降至10.3%,下降了9.2个百分点(附表“表3: 2011年/2012年的单月乘用车销量份额 (基于工厂出货/批发量数据)” )。
 9~10月日系车丢失的9.2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由中国车获得最多,为3.4个百分点,其次为欧洲车增加2.6个百分点,韩国车增加1.6个百分点,美国车增加1.6个百分点。


 根据2012年10月及11月中国汽车调查公司Gasgoo(盖世汽车网)以中国汽车相关人员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多数人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将成为日系车在华销量恢复的要素。两国关系若无进一步恶化,且趋于改善的话,对日系车销售的负面影响将至2013年3月消除,之后将开始回暖。
 另据2012年11月的中国销量速报,丰田销量为6.38万辆(较上一年度同比减少22.1%)、日产为7.95万辆(同比减少29.8%)、本田为4.12万辆(同比减少29.2%)、马自达为1.22万辆(同比减少29.7%),各公司11月的减少幅度较9月和10月有所缩小。


 以下为根据最近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8家日系整车制造商的中国业务计划及中国问卷调查汇总的关于今后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等内容。此外,作为参考,附带日系车的竞争对手-VW/GM/现代・Kia中国业务的最新计划、及2012年1~8月和9~10月分车型中国乘用车销量排名表的链接。

  •  (注) 本报告中的日系车、美国车、欧洲车、韩国车指的是分别作为外资品牌、及中国合资公司的独立品牌(例如:东风日产乘用车的启辰品牌),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以中国品牌销售的外资车型,如以FAW品牌销售的森雅Xienia)被划分为中国车。


日系车的中国销量:由于中日关系恶化,自2012年9月起连续2个月大幅下降

日本的月度乘用车销量:9月、10月同比骤减39%和58%

 中国/外資ブランド乗用車の月次販売台数推移(2011年1月~2012年10月)

 201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 (基于工厂出货/批发销售)方面,至10月累计销售1,257万辆,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6.7%,低于年初的设想(全年增长9.7%)。主要原因为经济减速致使销售低迷,且受到围绕中日领土纠纷所产生的反日浪潮的影响,9月、10月的销量仅与上一年度同期持平。


 销售低迷的日系车同比明细为:丰田 (9月减少38.4%、10月减少72.6%)、日产 (9月减少43.5%、10月减少58.1%)、本田 (9月减少38.5%、10月减少51.5%)、铃木(9月减少40.6%、10月减少20.4%)、马自达 (9月减少22.1%、10月减少51.6%)、三菱(9月减少53.3%、10月减少74.0%),均大幅减少。(详细内容请参见后“表2: 2012年乘用车销量(分外资系)的同比”)


欧美韩整车厂所占市场份额2012年9月及10月大幅攀升

外資別乗用車の月次販売台数推移(2011~2012年)

 
 日系车减少的份额流向其他整车厂的汽车,特别是中国车/欧洲车。比较2012年1~8月和9~10月反日浪潮前后各公司的月度平均销量份额可知,中国车增长最多,由38.8%增至42.2%。欧洲车由21.6%增至24.2%,增长2.6个百分点。美国车和韩国车分别增长1.6个百分点。

 其中,欧洲车大众车型,2012年10月的市场份额占到19.7%,刷新2011年1月中国销量份额的历史纪录。(详细内容请参见后“表3:2011年/2012年单月乘用车销量份额”)

 相对于日系车,大众等欧洲车/GM等美国车/现代等韩国车在中国2012年单月的乘用车销量,除1月外均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中国车除1月和3月外,也均为正增长(中国的春节2011年在2月、2012年在1月)。

 特别是欧洲车,除2012年9月(增长13.6%)和6月(增长19.7%)外,均为20%到最高47%的大幅增长。在日系车大幅下降的10月,欧洲车增加32.9%/美国车增加23.9%/韩国车增加25.6%,均为大幅增加。另外,中国车10月也增加16%,为2012年最大涨幅。(详细内容请参见后“表2: 2012年乘用车销量(分外资系)的同比”)



分车型的乘用车销量:9~10月日系车大幅下降,现代 Elantra/Ford Focus等快速发展


  ▽中国乘用车销量排名:分车型排名上升走势
中国乗用車販売モデル別順位
 

 关于分车型乘用车销量排名,反日浪潮发生前后的2012年1~8月与2012年9~10月相比,Corolla/New Corolla、Qashqai、New Tiida 2box、CR-V等热销日系车排名大幅滑落。

 具体来说,丰田的Corolla/New Corolla由第3位滑落至第23位、New Camry由第22位滑落至46位。本田CR-V由第17位滑落至第41位。另外,日产的New Tiida 2box由第18位下降至第53位、New Sunny/Sunny由第19位下降至第67位、Qashqai由第30位下降至第86位,排名均发生大幅滑落。

 另一方面,继排名前2位的中国车-交叉型乘用车“五菱系列”和“长安系列”,现代的Elantra/Elantra悦动(系列)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福特的福克斯由第10位上升至第4位,大众的本地开发三厢车Lavida由第12位上升至第6位。

 

 另,2012年1~8月、2012年9~10月乘用车分车型销量排名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后“表4:中国乘用车销量排序(降序):分车型排名”。



8家日系公司:本年度销售计划下调65万辆,但计划到2017年增加产能320万辆并确立年产740万辆的体制

 据截至2012年11月各公司公布的资料及MarkLines实施的独立调查,8家日系公司今年在中国的整车销售目标共计下调约65万辆。

 关于中日领土问题深化后的销售生产计划,根据各媒体的最新报道及2012年11月广州车展中各公司发布的信息,8家日系公司今后将力争恢复中国业务,维持将目前420万辆规模的年产能中期扩大约320万辆,形成740万辆的生产体制的计划。

8家日系公司: 最新的中国市场整车销售计划/产能体制/业务动向

项目
销售目标
(12月止,但标有*的为3月止。单位为1,000辆)
产能
(单位为1,000辆)
2012年
修改前→修改后
2015年
截至2012年11月
→扩张后(达成年)
丰田
合计
1,038超→
800~900
上调至1,500 到约1,800(丰田全球销量的15%) 
(注) 2012年广州车展上丰田的专务董事兼丰田(中国)副理事长大西弘致、2012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汽车国际会议上副社长新美笃志公布
960超→1,260超(2015年)
→1,610超 (将来)
业务动向
既定的中国中长期战略・目标不变。即在今后5年内,将中国的丰田客户/用户数量由目前的540万增加500万、之后3年进一步增加500万。
 常熟开发中心的环保车辆基地及测试跑道于2013年投入使用。意在中期内将环保车辆的比例提高至丰田在中国销量的20%以上。
 至2015年的3年内,投放20款新车型 (其中,2013年广汽丰田两厢车1款、一汽丰田三厢车1款、及各自的自主品牌车。计划2015年发售搭载本地开发HV系统的HV车)。常熟CVT工厂2014年投产。
(注) 上述信息根据丰田(中国)最近的新闻及2012年11月广州车展上对丰田高层的采访汇总而成。

合计
1,350→1,175
(较上一年度减少5.8%)
(*注) 包含进口车的乘用车及LCV
2,300以上 (维持现有计划)
明细:包含进口车的乘用车及LCV共计2,000以上、中・大型商用车300
1,200→2,055超
(注) 包含进口车的乘用车及LCV
业务动向
 2012年11月开始进口销售Infiniti 新型JX (7座SUV)。2014年开始在湖北省的襄樊工厂生产Infiniti车型。
东风日产努力进入2015年中国市场份额的前3位。2015年形成年产能(4个地区的5个工厂共计)150万辆以上。
本田
合计
750 → 620
约1,300 (较2011年翻番)
(注) 2012年4月,本田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
870 →
1,010超 (~2015年)
→ 1,500 (将来)
业务动向
 以2013年2月中国的新年促销为契机,努力实现销售恢复。
 加强HV销售,2012年下半年~2015年投入2款中国中国专用车及改款车等新车型共计10款以上。2012年11月开始进口销售Insight/Fit HV。今后引进CR-Z等。
 中止低端车型的开发。不计划在东南亚以外的市场投放Brio等低端车。
 今后数年内投资共计8.8亿美元用于广州和武汉工厂扩建的计划不变 (副社长岩村哲夫于2012年11月公布)。
项目
销售目标
(12月止,但标有*的为3月止。单位为1,000辆)
产能
(单位为1,000辆)
2012年
修改前→修改后
2015年截至2012年11月
→扩张后(达成年)
马自达
合计
*255→*170
400
280→520
业务动向
 2012年12月,南京分工厂从与Ford的合资公司中独立,与长安汽车各出资一半改为新的合资公司 (暂称:南京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2013年南京开发基地投入使用。从事中国合资公司品牌车的开发。
铃木
合计
*328 →*261
500 (中期计划)
450→810以上
业务动向
 当前,为了实现年销售50万辆的目标,加大包括发动机在内的生产体制的扩张、销售体制的完善以及新能源车开发的力度。
扩充A/B级车的产品阵容。至2015年还将投放环保车辆。
 重庆(第2)新工厂原计划2013年投产,但由于整地工作延迟,投产时间将延后至2014年。2015年将形成25万辆的年产能。重庆的既存发动机工厂也在扩建中。
 长安铃木将于2013年底开始量产・发售中型SUV S-Cross。新工厂内还将投放Kizashi/Vitara。


汽车
合计
*73→*42
(除合资公司自主品牌车外的仅三菱品牌车)
(注) 2013年(3月止)下半年下调至2.75万辆,减少2万辆
 2011年3月公布的包括东南/长丰等合资公司自主品牌车在内的短中期目标为30万辆,之后提高至50万辆。
400→600(~2017年)
(注) 包括东南/长丰等合资公司自主车
业务动向
 由进口销售转为本地生产。通过全球战略车的投入等扩大市场份额。
 3年内将广汽三菱的湖南工厂建成三菱汽车集团内全球最大的工厂,5年构筑成中国最大的SUV工厂。
五十铃
合计
*27→*21
(仅LCV)
300 (2015年以后)
明细: Pickup等LCV 100、10t级卡车200 
n.a.→300 (Pickup等LCV/
10t级卡车等)
业务动向
 目前生产、销售轻型・中型卡车(载重量最大至6吨)和LCV(Pickup等)。今后还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重型卡车,扩大业务。
计划2013年3月与江铃汽车集团各出资一半,成立Pickup合资公司,预计2014年投产。
斯巴鲁
合计
*62→*40.3
180
0
业务动向
 合资生产业务正在探讨・交渉中
合计
(上述日本企业)
下调至共计653.7
5,080超 →
7,280以上(2015年以后)
4,160超 →
6,055超(2015年以后)→
7,395超(2017年以后)
资料: 各公司公布资料、新闻、MarkLines的采访、各类报道


(参考)VW/GM/现代3家大型外资公司:到2018年扩大产能420万辆以上

 根据截至2012年11月各公司公布的信息及MarkLines实施的独立调查,日系车的竞争对手-欧美韩国大型整车厂VW/GM/现代制定2015年在中国的销售目标为940万辆,较2012年的约620万辆(VW 248万辆/GM 292万辆/现代 80万辆)增加5成以上。
 为达成该目标,这些公司计划将年产能由现有的不足600万辆到2018年增加约7成,达到1,020万辆的规模。

 其中,VW除改建、扩张现有工厂外,还将在华东地区的仪征・宁波市、华南地区的佛山市、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新工厂。通过稳固现有业务基础、强化西部业务、进入日系根基稳固的华南地区,扩大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将年产能由现有的不足240万辆到2018年扩大近7成,达到400万辆。
 GM在扩张现有工厂的同时,2014年还将在武汉市(日产/本田的基地)形成30万辆整车的生产体制。此外计划加大在西部地区的投入,2013年开始在重庆市建设交叉型乘用车合资公司“上汽GM五菱”的分工厂,2015年形成年产小型车 (交叉型乘用车、宝骏合资品牌小型乘用车) 40万辆的体制。在中国各地设置工厂。
 现代汽车为了达成2015年140万辆的年产目标,将新建第4个乘用车工厂(北京为候选地),扩充生产体制。计划到2015年将乘用车的年产能由目前的不足90万辆提高至2015年的140万辆。

VW/GM/现代汽车:中国整车销售计划/产能体制/业务动态

项目
销售目标
(12月止,单位为1,000辆)
产能
(单位为1,000辆)
2012年
修改前→修改後
2015年
截至2012年11月
→扩张后(达成年份)

V
W

合计
2,480(本地生产车)
2013年:2,805(本地生产车)、2015年:3,000超
2,380以上 →
4,000 (2018年)
业务动向
 2012年~2016年为中国业务新增投资140亿Euro。强化南部/西部地区的业务。佛山及江苏仪征/宁波/新疆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
 加大对跑车市场的参与力度。将中国的经销商由2011年底的1,590家,到2015年增加至约3,000家。
 2015年形成进口车/国产车共计76款车型的产品阵容。加大对新能源车的开发力度,到2014年本地生产电动车。
 继延长与上海汽车的合资业务后,2012年11月宣布与第一汽车的合资业务期限由2016年延长至2041年。
G
M
合计
2,747→2,927以上
(除进口车)
5,000
2,715以上 →
4,845以上(2015年~)
业务动向
 2013年开始进口销售Cadillac XTS。
 宣布在上海开设新能源车的专用开发中心。
 推进汽车电动化及开拓新级别车。新型车投放方面,加大节能型/经济型车的投放力度。
 加强对SUV/高级车Cadillac、宝骏品牌中型乘用车/微型商用车等目前为涉足领域的销售。
 与第一汽车(FAW) 共同参与微型商用车市场。
 上汽GM五菱在重庆的分工厂2013年投入建设。2015年1期工程竣工,形成年产交叉型乘用车/“宝骏”合资品牌乘用车40万辆/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体制。

代汽车
合计
800→800以上
1,400以上 (2015年)
不足900→ 1,400 (2015年)
业务动向
 与北京汽车的合资公司“北京现代汽车”力争实现2015年年产能140万辆以上、2017年累计生产1,000万辆乘用车的目标。
合计
6,027→6,200超
9,400超 (~2015年)
5,990超→
10,240超 (~2018年)
资料:各公司公布资料、新闻、MarkLines的采访、各类报道。


今后日系车销售(根据问卷调查):若中日关系无进一步恶化,是否有望至2013年3月恢复

 中国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反日浪潮后,中国汽车调查公司Gasgoo于2012年10月(10月5日~10月14日)以中国汽车行业相关人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下列调查1),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对日系车销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周期在半年内(29%)和1年内(28%)。
 另一方面,关于今后日系车如何在中国市场扭转危局,认为取决于“日中关系及车企自身行为”,受政治因素左右的为48%,占到全体的将近一半。19%的相关者认为,日系车扭转危局需要3年,另有13%的相关者持“东山再起基本无望”的极端态度。

 此项调查后1个月,大规模反日浪潮趋于平静,11月19日~11月25日Gasgoo再次实施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下列调查2)显示,一半的被调查者(50%)认为日系车销量已经触底。更有约6成的人认为日系车将于近期反弹,其中认为反弹时间为2012年12月 (29%)和2013年第1季度 (28%)的共计57%。

调查1. “(中日关系恶化・反日浪潮后)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怎样?”调查

--调查实施机构: Gasgoo (盖世汽车网/盖世研究院)
--实施时间:2012年10月5日~10月14日
--调查对象:中国汽车行业相关人员2,019人

  ▽Q1.本次反日浪潮对日系车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回答
比例
A1-1. 短期内销量大幅下滑
32%
A1-2. 日系失去最佳扩张机遇期,与领先者差距拉大
21%
A1-3. 在中国各类资源(生意伙伴/政府相关人员・部门)对其支持度将下降
13%
A1-4. 拒买日系品牌潜在客户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
31%
A1-5. 其他
3%
 ▽Q2.您认为本次反日浪潮会对日系车销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周期有多长?
回答
比例
A2-1. 半年内
29%
A2-2. 1年内
28%
A2-3. 3年内
9%
A2-4. 3年以上
19%
A2-5. 说不清
15%
 ▽Q3.风波去后,日系该如何扭转危局?
回答
比例
A3-1. 推动日本政府对华政策转向
25%
A3-2. 以实际行动推动中日民间和平友好
23%
A3-3. 加大宣传,提升在中国社会责任形象
19%
A3-4. 加大促销力度
13%
A3-5. 加大新产品引入
13%
A3-6. 其他
7%
 ▽Q4.您认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机会还有多大?
回答
比例
A4-1. 取决于中日关系及车企自身的作为
48%
A4-2. 仍有机会,但需要漫长时间
19%
A4-3. 仍有机会,三年内即可恢复元气
15%
A4-4. 东山再起基本无望
13%
A4-5. 不好说
5%

调查2.“(中日关系恶化・反日浪潮后)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怎样?”调查

--调查实施机构: Gasgoo (盖世汽车网/盖世研究院)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19日~11月25日
--调查对象:中国汽车行业相关人员(人数未公布)

 ▽Q1.您认为国内日系车近期销量是否已经触底?
回答
比例
A1-1. Yes
50%
A1-2. No
37%
A1-3. 说不清
13%
 ▽Q2.您认为日系车将在何时出现恢复性反弹?
回答
比例
A2-1. 已经出现反弹
6%
A2-2. 2012年11月
1%
A2-3. 2012年12月
29%
A2-4. 2013年第1季度
28%
A2-5. 说不清
36%
 ▽Q3.您认为那些日系车企可能率先反弹?
回答
比例
A3-1. 丰田
27%
A3-2. 本田
16%
A3-3. 日产 ((雷诺资本注入的)非纯日系的混合性车企)
42%
A3-4. 马自达
5%
A3-5. 铃木
4%
A3-6. 三菱
6%
 ▽Q4.如出现反弹,会呈现何种趋势?
回答
比例
A4-1. 持续反弹,直至2012年初的份额水平
9%
A4-2. 持续反弹,但远低于2012年的水平
17%
A4-3. 反弹力度和持续性均取决于中日关系
64%
A4-4. 说不清
10%




附表:(表1)中国/外资品牌乘用车的月度销量走势 (2011年1月~2012年10月)

201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系车
272,232
172,391
268,867
193,040
156,090
210,525
237,723
232,636
272,969
245,326
268,451
296,582
 日产
77,329
45,336
74,142
57,469
58,805
72,515
71,697
65,957
81,414
73,275
75,027
79,227
丰田
73,639
45,658
74,455
47,776
20,223
54,440
78,150
81,409
81,478
76,760
82,879
86,596
本田
67,871
43,091
61,222
45,160
27,934
36,175
52,629
51,164
59,895
54,230
60,995
81,645
铃木
31,013
25,042
30,179
24,461
23,762
23,774
19,566
19,056
28,304
20,718
24,948
26,312
马自达
18,839
10,790
25,623
14,616
22,085
20,780
13,036
12,226
17,985
16,525
21,094
18,004
三菱
3,357
2,370
3,173
3,211
3,210
2,779
2,525
2,776
3,868
3,747
3,472
4,715
欧洲车
273,804
161,184
228,080
231,154
221,259
235,548
213,885
234,798
266,128
248,488
254,455
270,478
 VW
214,033
122,288
175,716
181,837
171,917
187,179
169,206
188,161
208,163
194,521
194,698
192,996
美国车
169,146
102,374
138,841
124,282
125,614
135,914
115,140
125,986
148,074
139,483
152,216
121,615
 GM
137,235
83,298
105,728
98,054
97,574
107,033
96,837
105,673
119,950
113,159
122,648
90,508
韩国车
111,177
75,311
91,527
96,265
93,044
86,007
84,316
98,044
116,763
100,023
110,840
109,001
 现代
72,319
50,717
59,528
63,889
61,884
55,136
52,016
63,036
73,255
59,015
65,080
63,925
中国车
702,606
455,982
620,315
497,579
446,855
441,216
360,778
403,706
515,550
485,766
556,053
567,521
合计(中国)
1,528,965
967,242
1,347,569
1,142,320
1,042,862
1,121,964
1,011,842
1,095,170
1,319,502
1,220,779
1,343,668
1,368,891
 
201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日系车
201,614
232,148
282,302
250,787
248,158
268,657
227,506
233,387
165,784
103,552
 日产
67,895
72,090
86,524
75,908
76,323
87,827
71,713
66,555
46,037
30,677
丰田
50,410
71,593
80,499
66,947
76,949
72,524
73,700
69,519
50,153
21,057
本田
41,133
45,749
68,491
64,714
54,251
66,747
55,300
59,134
36,856
26,290
铃木
25,857
25,487
24,643
22,302
23,033
23,270
11,834
18,513
16,809
16,500
马自达
13,915
14,889
18,805
18,023
14,367
15,017
13,200
15,492
14,019
8,004
三菱
2,352
2,212
3,163
2,787
3,102
3,082
1,622
4,098
1,807
976
欧洲车
232,318
236,963
276,862
279,292
284,386
281,904
261,427
291,867
302,378
330,301
 VW
183,126
188,555
216,458
222,497
220,777
223,405
209,628
228,107
230,305
256,353
美国车
155,149
136,396
147,542
139,564
150,564
156,946
133,419
155,937
177,298
172,883
 GM
136,794
115,304
120,168
105,453
116,017
120,065
106,951
122,912
134,680
129,327
韩国车
97,994
94,783
101,997
105,010
100,403
93,709
97,113
110,768
127,704
125,603
 现代
61,988
59,080
64,189
67,002
62,385
58,156
64,002
75,158
84,188
80,598
中国车
471,818
510,371
587,771
499,129
496,251
480,596
398,408
424,838
540,115
563,561
合计(中国)
1,160,590
1,213,123
1,399,966
1,276,038
1,281,907
1,284,175
1,120,206
1,218,884
1,316,079
1,298,931


附表:(表2)2012年乘用车销量(分外资系)的同比

201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日系车
-25.9%
34.7%
5.0%
29.9%
59.0%
27.6%
-4.3%
0.3%
-39.3%
-57.8%
 
日产
-12.2%
59.0%
16.7%
32.1%
29.8%
21.1%
0.0%
0.9%
-43.5%
-58.1%
丰田
-31.5%
56.8%
8.1%
40.1%
280.5%
33.2%
-5.7%
-14.6%
-38.4%
-72.6%
本田
-39.4%
6.2%
11.9%
43.3%
94.2%
84.5%
5.1%
15.6%
-38.5%
-51.5%
铃木
-16.6%
1.8%
-18.3%
-8.8%
-3.1%
-2.1%
-39.5%
-2.8%
-40.6%
-20.4%
马自达
-26.1%
38.0%
-26.6%
23.3%
-34.9%
-27.7%
1.3%
26.7%
-22.1%
-51.6%
三菱
-29.9%
-6.7%
-0.3%
-13.2%
-3.4%
10.9%
-35.8%
47.6%
-53.3%
-74.0%
欧洲车
-15.2%
47.0%
21.4%
20.8%
28.5%
19.7%
22.2%
24.3%
13.6%
32.9%
 
VW
-14.4%
54.2%
23.2%
22.4%
28.4%
19.4%
23.9%
21.2%
10.6%
31.8%
美国车
-8.3%
33.2%
6.3%
12.3%
19.9%
15.5%
15.9%
23.8%
19.7%
23.9%
 
GM
-0.3%
38.4%
13.7%
7.5%
18.9%
12.2%
10.4%
16.3%
12.3%
14.3%
韩国车
-11.9%
25.9%
11.4%
9.1%
7.9%
9.0%
15.2%
13.0%
9.4%
25.6%
 
现代
-14.3%
16.5%
7.8%
4.9%
0.8%
5.5%
23.0%
19.2%
14.9%
36.6%
中国车
-32.8%
11.9%
-5.2%
0.3%
11.1%
8.9%
10.4%
5.2%
4.8%
16.0%
合计
(中国)
-24.1%
25.4%
3.9%
11.7%
22.9%
14.5%
10.7%
11.3%
-0.3%
6.4%



附表:(表3) 2011年/2012年的单月乘用车销量份额 (基于工厂出货/批发量数据)

2011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日系车
17.8%
17.8%
20.0%
16.9%
15.0%
19.0%
23.5%
21.2%
20.7%
20.1%
20.0%
21.7%
 日产
5.1%
4.7%
5.5%
5.0%
5.6%
6.5%
7.1%
6.0%
6.2%
6.0%
5.6%
5.8%
丰田
4.8%
4.7%
5.5%
4.2%
1.9%
4.9%
7.7%
7.4%
6.2%
6.3%
6.2%
6.3%
本田
4.4%
4.5%
4.5%
4.0%
2.7%
3.3%
5.2%
4.7%
4.5%
4.4%
4.5%
6.0%
铃木
2.0%
2.6%
2.2%
2.1%
2.3%
2.1%
1.9%
1.7%
2.1%
1.7%
1.9%
1.9%
马自达
1.2%
1.1%
1.9%
1.3%
2.1%
1.9%
1.3%
1.1%
1.4%
1.4%
1.6%
1.3%
三菱
0.2%
0.2%
0.2%
0.3%
0.3%
0.3%
0.2%
0.3%
0.3%
0.3%
0.3%
0.3%
欧洲车
17.9%
16.7%
16.9%
20.2%
21.2%
21.2%
21.1%
21.4%
20.2%
20.4%
18.9%
19.8%
 VW
14.0%
12.6%
13.0%
15.9%
16.5%
16.9%
16.7%
17.2%
15.8%
15.9%
14.5%
14.1%
美国车
11.1%
10.6%
10.3%
10.9%
12.0%
12.3%
11.4%
11.5%
11.2%
11.4%
11.3%
8.9%
 GM
9.0%
8.6%
7.8%
8.6%
9.4%
9.6%
9.6%
9.6%
9.1%
9.3%
9.1%
6.6%
韩国车
7.3%
7.8%
6.8%
8.4%
8.9%
7.8%
8.3%
9.0%
8.8%
8.2%
8.2%
8.0%
 现代
4.7%
5.2%
4.4%
5.6%
5.9%
5.0%
5.1%
5.8%
5.6%
4.8%
4.8%
4.7%
中国车
46.0%
47.1%
46.0%
43.6%
42.8%
39.8%
35.7%
36.9%
39.1%
39.8%
41.4%
41.5%
201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8月
平均
9~10月
平均
日系车
17.4%
19.1%
20.2%
19.7%
19.4%
20.9%
20.3%
19.1%
12.6%
8.0%
19.5%
10.3%
 日产
5.9%
5.9%
6.2%
5.9%
6.0%
6.8%
6.4%
5.5%
3.5%
2.4%
6.1%
2.9%
丰田
4.3%
5.9%
5.8%
5.2%
6.0%
5.6%
6.6%
5.7%
3.8%
1.6%
5.6%
2.7%
本田
3.5%
3.8%
4.9%
5.1%
4.2%
5.2%
4.9%
4.9%
2.8%
2.0%
4.6%
2.4%
铃木
2.2%
2.1%
1.8%
1.7%
1.8%
1.8%
1.1%
1.5%
1.3%
1.3%
1.8%
1.3%
马自达
1.2%
1.2%
1.3%
1.4%
1.1%
1.2%
1.2%
1.3%
1.1%
0.6%
1.2%
0.8%
三菱
0.2%
0.2%
0.2%
0.2%
0.2%
0.2%
0.1%
0.3%
0.1%
0.1%
0.2%
0.1%
欧洲车
20.0%
19.5%
19.8%
21.9%
22.2%
22.0%
23.3%
23.9%
23.0%
25.4%
21.6%
24.2%
 VW
15.8%
15.5%
15.5%
17.4%
17.2%
17.4%
18.7%
18.7%
17.5%
19.7%
17.0%
18.6%
美国车
13.4%
11.2%
10.5%
10.9%
11.7%
12.2%
11.9%
12.8%
13.5%
13.3%
11.8%
13.4%
 GM
11.8%
9.5%
8.6%
8.3%
9.1%
9.3%
9.5%
10.1%
10.2%
10.0%
9.5%
10.1%
韩国车
8.4%
7.8%
7.3%
8.2%
7.8%
7.3%
8.7%
9.1%
9.7%
9.7%
8.1%
9.7%
 现代
5.3%
4.9%
4.6%
5.3%
4.9%
4.5%
5.7%
6.2%
6.4%
6.2%
5.2%
6.3%
中国车
40.7%
42.1%
42.0%
39.1%
38.7%
37.4%
35.6%
34.9%
41.0%
43.4%
38.8%
42.2%


附表:(表4)中国乘用车销量:分车型排名

排名
2012年1~8月 (辆)
 
排名
2012年9~10月 (辆)
车型
厂家品牌
月平均
销量
 
车型
厂家品牌
月平均
销量
1 五菱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上汽GM五菱
100,872
 
1
五菱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上汽GM五菱
103,196
2 长安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长安汽车
41,667
 
2
長安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长安汽车
39,513
3 Corolla/
New Corolla
丰田
25,582
 
3
Elantra/
Elantra悦动
现代
38,733
4 Elantra/
Elantra悦动
现代
25,556
 
4
Focus
Ford
33,601
5 Excelle
GM
23,907
 
5
哈弗 (Hover)
长城汽车
29,644
6 Sail/New Sail
GM
23,165
 
6
Lavida
VW
27,619
7 哈弗
长城汽车
20,092
 
7
New Passat
VW
23,748
8 Jetta
VW
20,038
 
8
Sail/New Sail
GM
23,584
9 Cruze
GM
19,416
 
9
Excelle
GM
23,300
10 Focus
Ford
19,241
 
10
Sagitar
VW
21,757
11 New Bora
VW
18,724
 
11
Cruze
GM
19,514
12 Lavida
VW
17,465
 
12
Jetta
VW
19,299
13 Verna
现代
16,874
 
13
New Bora
VW
19,212
14 New Passat
VW
16,380
 
14
Verna
现代
17,492
15 东风小康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东风汽车
16,267
 
15
帝豪Series
吉利汽车
16,847
16 Tiguan
VW
15,572
 
16
Magotan
VW
16,145
17 CR-V
本田
15,168
 
17
Tiguan
VW
15,895
18 New Tiida 2box
日产
14,950
 
18
K2
Kia
13,968
19 Sunny/
New Sunny
日产
13,885
 
19
New Polo
VW
13,790
20 Sagitar
VW
13,857
 
20
QQ3
奇瑞汽车
13,291
21 Magotan
VW
13,659
 
21
东风小康Series
交叉型乘用车
东风汽车
13,096
22 New Camry
丰田
13,207
 
22
Golf
VW
12,577
23 夏利Series
第一汽车
12,702
 
23
Corolla/
New Corolla
丰田
12,541
24 Audi A6
Audi
11,716
 
24
Octavia
Skoda
12,177
25 帝豪 EC7
吉利汽车
11,506
 
25
C4
PSA
12,067
26 Octavia
Skoda
11,459
 
26
ix35
现代
12,035
27 K2
Kia
11,060
 
27
Excelle GT
VW
11,653
28 F3
BYD
11,027
 
28
Audi A6
Audi
11,273
29 腾翼 C30
长城汽车
10,694
 
29
腾翼 C30 
长城汽车
10,638
30 Qashqai
日产
10,435
 
30
夏利Series
第一汽车
10,495
31 Excelle GT
GM
10,422
 
31
悦翔 (Alsvin)
长安汽车
9,176
32 QQ3
奇瑞汽车
10,417
 
32
和悦
江淮汽车
8,917
33 Golf
VW
10,276
 
33
F3
BYD
8,878
34 RAV4
丰田
9,915
 
34
BMW 5 Series
BMW
8,865
35 Santana B2
VW
9,301
 
35
Audi Q5
Audi
8,863
36 Santana Vista
VW
9,255
 
36
力帆 620
力帆汽车
8,659
37 Accord
本田
9,159
 
37
风云 2
奇瑞汽车
8,499
38 City锋范
本田
9,140
 
38
Regal/
New Regal
GM
8,383
39 Livina
日产
9,120
 
39
Audi A4
Audi
8,337
40 瑞虎
奇瑞汽车
8,934
 
40
速锐
BYD
8,227
41 新旧型Teana
日产
8,767
 
41
CR-V
本田
8,079
42 BMW 5 Series
BMW
8,709
 
42
Malibu
GM
8,062
43 Audi A4
Audi
8,549
 
43
瑞虎
奇瑞汽车
7,938
44 C4
PSA
8,496
 
44
BYD S6
BYD
7,728
45 Mazda 6/
New Mazda
马自达
8,408
 
45
Mazda 6/
New Mazda 6
马自达
7,727
46 New Polo
VW
8,280
 
46
New Camry
丰田
7,641
47 Sonata/
NF Sonata
现代
8,211
 
47
新旧型LaCrosse
GM
7,640
48 Sylphy
日产
7,882
 
48
Sonata/
NF Sonata
现代
7,629
49 Civic
本田
7,492
 
49
Sportage R
Kia
7,607
50 Kia Forte
Kia
7,284
 
50
荣威350
上海汽车
7,210
51 Audi Q5
Audi
7,178
 
51
菱智
东风汽车
7,156
52 ix35
现代
6,958
 
52
Peugeot 308
PSA
6,857
53 BYD S6
BYD
6,946
 
53
New Tiida 2box
日产
6,710
54 新旧型LaCrosse
GM
6,752
 
54
Santana B2
VW
6,611
55 Highlander
丰田
6,657
 
55
Mondeo致胜
Ford
6,407
56 Mazda 3
马自达
6,513
 
56
宝骏 630
GM
6,396
57 骏捷
华晨汽车
6,375
 
57
奔腾series
第一汽车
6,336
58 Regal/
New Regal
GM
6,374
 
58
New Sylphy
日产
6,332
59 风云 2
奇瑞汽车
6,219
 
59
Kia Forte
Kia
6,299
60 奔奔mini
奇瑞汽车
6,085
 
60
Santana Vista
VW
6,247
61 和悦
江淮汽车
5,943
 
61
BYD L3
BYD
6,141
62 奔腾series
第一汽车
5,869
 
62
景逸
东风汽车
5,914
63 Reiz
丰田
5,822
 
63
逸动 (Eado)
长安汽车
5,900
64 Fit/Jazz
本田
5,798
 
64
力帆 320
力帆汽车
5,823
65 菱智
东风汽车
5,546
 
65
Wagon R+
铃木
5,676
66 Sportage R
Kia
5,522
 
66
GL8/New GL8
GM
5,532
67 菱悦V3
福建汽车
5,452
 
67
Sunny/
New Sunny
日产
5,517
68 BYD L3
BYD
5,441
 
68
中华 Series
华晨汽车
5,476
69 Wagon R+
铃木
5,427
 
69
骏捷 M2
华晨汽车
5,456
70 宝骏 630
GM
5,387
 
70
Accord
本田
5,428
71 GL8/New GL8
GM
5,287
 
71
自由舰
吉利汽车
5,263
72 景逸
东风汽车
5,269
 
72
奇瑞 E5
奇瑞汽车
5,152
73 福美来
一汽海马
5,166
 
73
Tucson
现代
5,069
74 Mondeo致胜
Ford
5,130
 
74
Skoda Superb
Skoda
5,067
75 Peugeot 308
PSA
5,074
 
75
瑞风
江淮汽车
4,960
76 荣威350
上海汽车
4,964
 
76
K5
Kia
4,947
77 吉利金钢
吉利汽车
4,905
 
77
New Aveo
GM
4,939
78 力帆 620
力帆汽车
4,898
 
78
Fabia
Skoda
4,923
79 Elysee
PSA
4,749
 
79
Peugeot 408
PSA
4,861
80 New Aveo
GM
4,627
 
80
Z300
众泰汽车
4,777
81 自由舰
吉利汽车
4,615
 
81
A0
华晨汽车
4,734
82 Alto
铃木
4,583
 
82
奔奔
奇瑞汽车
4,609
83 Fiesta
Ford
4,448
 
83
Alto
铃木
4,607
84 瑞风
江淮汽车
4,445
 
84
福美来
一汽海马
4,584
85 奇瑞 E5
奇瑞汽车
4,324
 
85
腾翼C50
长城汽车
4,557
86 众泰 5008
众泰汽车
4,309
 
86
Qashqai
日产
4,553
87 海景
吉利汽车
4,300
 
87
Highlander
丰田
4,549
88 Tucson
现代
4,275
 
88
Elysee
PSA
4,526
89 K5
Kia
4,124
 
89
City锋范
本田
4,453
90 天语 SX4
铃木
4,121
 
90
全球鹰 GX7
吉利汽车
4,441
91 Peugeot 408
PSA
4,070
 
91
威旺 306
北京汽车
4,410
92 CVX/CX20
长安汽车
3,975
 
92
Fit/Jazz
本田
4,399
93 佳宝
第一汽车
3,966
 
93
Excelle XT
GM
4,273
94 Fabia
Skoda
3,763
 
94
力帆 6430
力帆汽车
4,185
95 Excelle XT
VW
3,714
 
95
Sportage
Kia
4,005
96 海星
华晨汽车
3,503
 
96
森雅
(基于Xenia)
第一汽车
3,995
97 F0
BYD
3,484
 
97
菱致 V5
福建汽车
3,801
98 威旺 306
北京汽车
3,465
 
98
E-Class
M-Benz
3,795
99 Skoda Superb
Skoda
3,413
 
99
佳宝
第一汽车
3,791
100 Swift
铃木
3,399
 
100
同悦
江淮汽车
3,780
101 中华 Series
华晨汽车
3,369
 
101
威志
第一汽车
3,708
102 Cultus
铃木
3,215
 
102
吉利金刚
吉利汽车
3,699
103 Touran
VW
3,188
 
103
Civic
本田
3,698
104 Spark
GM
3,117
 
104
BYD G6
BYD
3,694
105 Sportage
Kia
3,104
 
105
Peugeot 207
PSA
3,690
106 CC
VW
3,064
 
106
菱悦 (V3)
福建汽车
3,669
107 MG3
上海汽车
3,040
 
107
Captiva
GM
3,656
108 BYD G6
BYD
2,987
 
108
RAV4
丰田
3,571
109 森雅
(基于Xenia)
第一汽车
2,947
 
109
海景
吉利汽车
3,562
110 荣威550
上海汽车
2,942
 
110
江南
众泰汽车
3,537
111 悦翔 (Alsvin)
长安汽车
2,908
 
111
MG3
上海汽车
3,535
112 Peugeot 307
PSA
2,908
 
112
C-Class
M-Benz
3,527
113 Cerato
Kia
2,907
 
113
CC
VW
3,522
114 New Sylphy
日产
2,896
 
114
New Teana
日产
3,483
115 Crosstour
本田
2,798
 
115
海星
华晨汽车
3,444
116 BYD G3
BYD
2,719
 
116
C5
PSA
3,386
117 福仕达 2 (Fushida)
海马汽车
2,705
 
117
吉利远景
吉利汽车
3,385
118 力帆 320
力帆汽车
2,698
 
118
Peugeot 307
PSA
3,270
119 Benz E-Class
M-Benz
2,692
 
119
宝骏 乐驰
GM
3,183
120 腾翼 C50
长城汽车
2,661
 
120
众泰 5008
众泰汽车
3,166

<全球汽车产业平台 Mark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