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计划在研发、采购、生产等多个方面推行改善收益政策
2012年度合并营业利润目标为1兆日元,不合并营业赤字预计可缩至700亿日元
2012/06/05
概 要
本报告中将主要对丰田推行的改善收益政策进行报告,包括导入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以提高研发效率、扩大零部件共通化、节约设备投资、导入简单且通用性高的生产设备等。丰田在推行这一系列改善措施、恢复收益的同时,还将保持日本国内300万台的生产体制,以日本国内为主导,继续实行生产技术的革新。
此外,丰田形成了连续投放高品质车型的良好循环,并提出2012年“产品”将进行重大改变。
丰田2011年度合并结算算中,销售额减少2.2%为18兆5,837亿日元,营业利润减少24.1%为3,556亿日元。丰田表示,改善收益政策顺利进行,但2011年度结算中,两次自然灾害以及预期以外的日元升值影响超过了改善政策的效果。2012年度结算中,汇率预计将与2011年度几乎相同(汇率对利润无影响),通过增加销售额、努力降低成本,合并营业利润预计可达1兆日元。
此外,丰田不合并结算中的出口成本直接受到日元升值影响,2010年、2011年度营业赤字持续超过4,000亿日元,预计2012年度赤字幅度将缩至700亿日元。丰田希望不合并营业损益能尽早摆脱赤字。
海外事业方面,丰田以北美、亚洲为中心,大幅度推进整车及动力总成的本地化生产(请参照下述相关报告)。此外,2012年5月25日丰田宣布,基于投放印度的Etios,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投放8款面向新兴国市场的小型车,到2015年前实现年100万台以上的销量。
相关报告:丰田的海外业务 (2012年5月21日刊登)
导入丰田新全球架构(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 TNGA)
2011年4月,丰田宣布,为了体现“制造更好的车辆”这一理念,导入了新的制造方针“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旨在大幅提高产品力,实现更低的成本。
以往的研发部门分车种、地区进行研发活动,根据“适地适车”的方针分别进行最合适的车辆制造,其结果是导致研发成本大增,零部件种类也持续增加。
计划将FF车分级研发出3个平台,采用该平台的车型合计将覆盖丰田总产量的5成左右。将多款同一平台车进行统一研发,推进零部件共用化,另一方面,产生的余力将用于强化产品力。同时推进共用化与区别化。
导入丰田新全球架构(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 TNGA)
项目 | 概要 |
---|---|
目的 | 与2009年相比,将研发人员、所需时间等方面的研发效率提高3成。同时,导入TNGA后所产生的研发余力或用来强化产品力。 |
研发3个平台 | 首先研发FF车专用的威姿级、普锐斯级、凯美瑞级这3种平台。将基于这3种平台生产约半数的丰田车。 |
将分别研发出具备除了行驶、转弯、停止等这些运动性能以外,还符合驾驶位置等人体工程学、设计自由度的平台,通过在全球各地区实现共用平台,高效地研发具备较高基本性能的车辆。 | |
分组研发 (统一企划) | 过去,主导研发的总工程师(CE)分别负责每个车型,一款车型的研发结束后就完成了任务,但是今后总工程师还将持续并继续负责基于一个平台研发的各款车型。 |
使用相同平台的车型将共用基本零部件与单元(组合了多个零部件,拥有固定功能的"零部件")。另一方面,内外饰将配合全球各地的不同要求进行区别化制造。 | |
总结各地区需求 与反映 | 产品企划总部内将配备(1)北美、中国、(2)日本、欧洲、(3)新兴国这3个地区的地区统筹部长。将与各地区的营业部门及研发基地合作,努力制造符合各地区需求的车辆(负责车辆研发的是CE,总结各地区需求的是地区统筹部长)。雷克萨斯车将基于全球共通品牌这一思想推进研发。 |
新车上市 | 采用新方法研发的新车型将在2014~2015年前后上市。 |
资料:丰田宣传资料 2012.4.9、日本经济新闻 2012.4.10 (注)丰田在2012年5月25日发布的“基于Etios的新兴国市场小型车”企划沿袭了TNGA的构想,将挑战其他公司无法实现的困难课题,使用同一平台生产100万台车。同时,还考虑将每个国家的不同风格融入到内饰及设计中。
通过统一零部件,削减零部件成本30~40%
丰田计划将4,000~5,000种向直接零部件供应商采购的零部件中一半左右进行统一。因此将推进零部件设计及采购的一体化改革。用于零部件生产的设备投资将在4年内减半,将零部件制造成本降低30~40%。
作为其中一例,电装宣布研发出一款可在全球各地进行生产的Global Standard Radiator (GSR)。丰田表示,在全球使用的100种散热器将降低至21种。
通过统一零部件,将加工设备投资减半
项目 | 概要 |
---|---|
统一零部件 | 根据TNGA政策,将首先决定共通使用零部件的车型,然后再进行这些零部件的开发。目前丰田向直接供应商采购的零部件种类约达4,000~5,000种,今后将推进零部件的统一,将种类削减至一半。首先将进行同一平台的车型之间的共用化,其次还将在不同平台的车型之间推进零部件共用化。 |
将主要对设计、构思影响不大的零部件进行统一。 | |
采购数量 | 通过统一零部件,增加同一零部件的采购量,为零部件供应商降低成本,从而将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30%~40%。 |
实现统一的零部件将统一车型、地区、交付时间进行采购。过去,一个零部件的采购量一年最多达10万台车份,今后这个数字很可能将超过100万台份。为了实现不输于大众、现代汽车的成本竞争力,将尽可能集中进行零部件的采购。 | |
加工设备的 投资减半 | 丰田通过推进统一零部件,减少过去为每个车型专门准备的加工设备的种类,控制制造的固定费用。用于零部件生产的设备投资将在4年内减半。 |
资料:电装宣传资料 2012.1.26、日本经济新闻 2011.11.24/2012.3.2 | |
(注) 1. | 2012年1月电装宣布,研发出新型散热器"Global Standard Radiator (GSR)",将原有的产品宽度从27mm降至16mm,并实现40%小型轻量化,已应用于丰田的雷克萨斯GS(还应用于丰田86)。散热器的性能取决于散热片与散热管的品质,该散热器提高了散热片10%的散热效率,并实现了小型化。同时还考虑了全球各地的采购性选定了材料。 |
2. | 包括此次的产品在内,今后还计划陆续研发出将现有产品的宽度36mm降至27mm,将宽度16mm降至11.5mm的GSR产品,以应对各种车型。 |
3. | 产品宽度分3类,与原来相同。通过进行产品与搭载车型设计的调整,将产品种类从100种降低至21种。通过压缩产品宽度腾出更多空间,使产品与各车型之间的调整变得更容易。 |
2012年7月丰田汽车东日本(株)开始集中生产小型车
2012年7月,中部汽车、关东汽车工业、以及丰田汽车东北这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丰田汽车东日本(株)。(整车工厂为中部宫城工厂、关东汽车工业的岩手工厂、以及东富士工厂这3座工厂)
2011年秋,在关东汽车岩手工厂开始生产基于B平台研发的Aqua。2012年5月中部汽车宫城工厂举行了日本国内专用车型新款卡罗拉的下线仪式,同样使用该B平台,比旧款车型更小型化。共用零部件的扩大等产生成本优势,将作为专门生产紧凑车的丰田日本国内第三大生产基地进行发展。
2012年度,计划在东北生产约50万台(岩手工厂约37万台、宫城工厂约13万台)。2012年1月,新公司成立之前,先行在中部汽车成立了东北本地采购中心。东北地区的零部件本地化将从现有的4成扩大至中部地区同等水平的8成,以强化成本竞争力。
2011年底,在宫城县开始建设新的发动机工厂。目前将年产10万台左右。未来发动机的主干零部件也将从东北地区采购。
导入新生产技术,目标为降低4成设备投资额
2002年以来的数年内,产量急剧扩大,大型投资成为固定费用的负担,2008年秋季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需求骤减,丰田未能及时调整产量。吸取了这个教训的丰田决定采用在工厂内采用简洁且通用性较高的生产设备。与“雷曼冲击”之前的2008年相比,投资额减少4成,希望新设备能产生与旧设备同等的效果。
整车厂与发电机厂方面,首先将这些设备导入日本工厂,其次还将开始导入海外工厂。新技术将陆续转移至海外,期间还将在日本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始终保持最尖端的制造技术。
低成本大量生产是必然的,但丰田希望加强少量生产也能实现低成本的技术。
向中部汽车宫城工厂导入最尖端设备
(1)涂装线方面,将采用新的工艺与材料,将2遍的涂装干燥工程减至1遍,缩短25%长度。 (2)发动机与悬架零部件的组装工程方面,导入可将车身横向放置于台车的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该部分生产线35%的长度。 (3)最终组装线方面,放弃了过去将搬运车辆的装置从屋顶吊下的方式,采用将车身置于台车搬运的方式。根据产量的不同,可自由更改台车的数量以及生产线的长度。 (4)采用这些新工艺,可使初期投资额比过去减少4成。 |
(注)新宫城工厂自2011年1月开始投产。提高效率后的生产线将导入自2010年秋开始生产的印度第二工厂、美国密西西比工厂(2011年秋)、以及中国长春新工厂(2012年5月)。还将导入自2012年下半年启动的巴西工厂。
将能够进行多品种少量生产的发动机生产线导入国内外发动机工厂
丰田向下山工厂(爱知县)导入新的发动机生产线,2010年底启动。将过去标准的20万台年产能减半至10万台,缩小投资,形成以过去一半的规模创造利润的体制。此外,通过在夹具与工具上动脑筋,大幅缩短更换生产机种时的工程安排时间,柔性应对需求的变化。目前还在研发将生产规模进一步减半至5万台的生产线。 |
资料:丰田宣传资料 2011.11.9 | |
(注)提高了投资效率的新发动机生产线将在国内外的新发动机工厂展开应用。 | |
-1. | 宫城县正在建设中的新发动机工厂初期投资约20亿日元形成年产量10万台的产能,将向关东汽车工业的岩手工厂、中部汽车的宫城工厂生产的紧凑车进行供应。 |
-2. | 在中国,已导入2011年10月开始投产AR发动机(4缸2.5升、2.7升、2.5升混合动力车专用)的广汽丰田发动机工厂。 |
2012年“产品”将进行重大改变,扩大HV车型
丰田在公布2011年度决算表示,好的汽车创造良好销量与收益,从而为制造更好的汽车提供投资,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此外,还提出将结束3年的准备,2012年(丰田社长上任后)“产品将进行重大改变”。并陆续上市了有力的新车型。
小型混合动力车Aqua自2011年12月底上市后1个月内获得12万台订单。“该小型车将成为未来10年的标准”。海外方面,Aqua将改名为普锐斯C上市,且在欧洲上市的雅力士(日本车名:Vitz)中将搭载Aqua的HV系统,2012年中期上市。将来,丰田所有上市欧洲的车型都将设定全混合动力系统版本。
此外,不仅在欧洲,所有畅销车型中都将设定混合动力车型。2011年度,日本国内销售456,810台HV(比上一年度增长33.0%),日本国内注册量中HV所占比重为33.2%(其中本田占40.9%),包括日本在内,全球共销售797,720台(增长19.8%)。
目标在日本国内实现稳定销售(不合并)150万台的体制
作为未来2~3年的发展趋势,丰田(不合并)目标日本国内销售130万台,出口170万台,但由于日元升值造成的影响有所减轻,考虑在日本国内销售150万台,出口150万台左右。2012年度补贴政策的复活,使丰田该年度国内销量定为163万台,但2013年以后将以150万台的稳定销量为目标。
为了减轻日元过度升值带来的影响,目前仅限在日本国内制造并销售。丰田要求日本国内销售网点扩大销量,“为了将产品制造继续留在日本,扩大内需是很重要的”。
丰田计划将日本国内市场份额(不含轻型车)从2011年度的45.5%到2012年度提高至48%左右。
2011~2012年上市的主要新车型
普锐斯α | 2011年5月 (日本) | 普锐斯的旅行车型。可选5人乘坐2排座车、或7人乘坐3排座车。3排座车型采用丰田首款锂离子电池。同时实现了高燃效(两个型号在10・15模式下燃效均为31.0km/L)与宽敞的车内空间。 |
---|---|---|
新款凯美瑞 | 2011年8月 (美国) | 先行在美国上市了2.5升直列4缸发动机车、3.5升V型6缸发动机车、以及2.5升混合动力车。所有车型的燃效均得到改善,特别是混合动力车的燃效(city)达到43 mpg,与原有车型相比提高30%。2012年款在美国的销量目标为36万台。 |
2011年9月 (日本) | 在日本仅销售混合动力车(搭载2.5升发动机)。开拓高级HV市场。JC08模式下燃效达23.4km/L,在10・15模式下燃效达26.5km/L,实现与紧凑车相当燃效的同时,还实现了相当于3升汽油车的动力性能。 | |
Aqua | 2011年12月 (日本) | 比普锐斯更小型的HV。搭载1.5升混合动力系统。JC08模式下行驶燃效为35.4km/L,10・15模式下行驶燃效为40.0km/L。入门级车型的售价为169万日元。日本国内月销量目标为12,000台。由关东汽车工业旗下的岩手工厂生产。截至上市约1个月后的2012年1月31日接到约12万台订单。 |
普锐斯 PHV | 2012年1月 (日本) | 1月底开始面向个人用户上市。EV续航里程为26.4km。计划日本国内年销量达35,000~40,000台,包括日本在内,全球销量达60,000台。堤工厂生产。 |
2009年12月,面向法人用户进行租赁销售的普锐斯PHV搭载容量为5.2kWh的锂离子电池,以500万日元左右的租金进行租赁销售,上市车型将电池容量降低至4.4kWh,削减成本,实现了最低320万日元的价格。 | ||
新款 雷克萨斯GS | 2012年1月 (日本) | 将GS350(1月)、GS450h(3月)进行车型全改的同时,还提供了搭载2500cc发动机的GS250。混合动力车搭载3.5升V6发动机与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能与V8发动机匹敌的加速性能,以及JC08模式下18.2km/L的低燃耗。田原工厂生产,国内销量目标为600台。 |
小型FR Sports 86 | 2012年4月 (日本) | 该车型的理念是:仅依靠驾驶者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柔韧有余的操作“手感”、以及体现驾驶乐趣的“感应操作FR”。搭载全球首款“水平对置D-4S(缸内直喷与歧管喷射)”动力单元。月销量目标为1,000台。 |
新款 雷克萨斯ES | 2012年4月 (美国) | 2012年4月纽约车展上展出并上市新款(第6代)雷克萨斯ES350、以及新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ES300h(搭载2.5升发动机,EPA综合燃效为40 mpg)。ES是雷克萨斯品牌乘用车在美国最畅销的车型。 |
新款卡罗拉 日本国内 专用车型 | 2012年5月 (日本) | 第11代卡罗拉国内专用车型,使用B平台,是卡罗拉史上首款小型化(三厢车型Axiom缩短50mm,旅行车型Fielder缩短60mm)后,同时扩大了40mm后方座椅膝前空间的车型。Axio搭载1.5升/1.3升发动机(取消1.8升,增加1.3升),Fielder搭载1.8升/1.5升发动机。月销量目标为:Axio销售3,000台,Fielder销售4,000台。 |
雅力士HV | 2012年中期 (欧洲) | Aqua的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于欧洲上市的雅力士。2012年4月,在法国工厂开始生产雅力士混合动力车型。是欧洲首款B segment的全混合动力车。丰田将一面计算该车型的市场需求,一面扩大欧洲以外地区的销量。 |
小型车 | 2012年7月 (日本) | 作为Porte与Raum的后继车型上市小型车。 |
基于iQ的EV | 2012年下半年 | 2012年8月开始在高冈工厂生产,2012年底在日美欧地区限量销售600台。控制电池搭载量,续航里程可达100km左右,目标实现低价位。 |
新款亚洲龙 | 2012年秋 (美国) | 由美国研发部门主导研发的第一款车型。2012年4月纽约车展上展出。 |
资料:丰田宣传资料 2011.9.5/2011.12.26/2012.1.26/2012.2.2./2012.3.6/2012.5.11 (注)除上述车型以外,预计还将在2012年内刷新Auris、RAV4。
投放面向新兴国市场的100万日元前后的小型车,截至2015年将在100个国家实现100万台销量
2012年5月25日丰田宣布,研发8款面向新兴国市场的小型车,基于2010年12月在印度上市的“Etios”,以100万日元前后的售价投放全球100个国家,截至2015年将实现全球年销量100万台的目标。将在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中国等地进行生产并销售。特别是东盟地区将实现100%的零部件本地采购率。
合并销量:2012年1~3月期间销量达236万台,创新高
丰田2011年度合并销量达735万台。第1季度(4~6月)受地震影响,仅销售122万台(与上一年同期比减少4成),后逐渐恢复,到第4季度(2012年1~3月)已达236万台,刷新单季度销量历史最高纪录。
预测2012年度与上一年度相比将增加135万台达870万台,与2007年度的历史最高值891万台仅相差21万台。其中,日本国内销量将增加13万台达220万台,海外销量将增加122万台达650万台,特别是北美地区将增加48万台,亚洲(不含中国)将增加45万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178万台。
丰田分地区合并销量 |
(1,000台) |
2007年度 | 2008年度 | 2009年度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
---|---|---|---|---|---|---|---|
预测台数 | 増加量 | ||||||
日本 丰田份额(不含轻型车) | 2,188 45.6% | 1,945 46.0% | 2,163 48.2% | 1,913 47.3% | 2,071 45.5% | 2,200 48%左右 | 129 2.5%左右 |
北美 欧洲 亚洲 其他 | 2,958 1,284 956 1,527 | 2,212 1,062 905 1,443 | 2,098 858 979 1,139 | 2,031 796 1,255 1,313 | 1,872 798 1,327 1,284 | 2,350 860 1,780 1,510 | 478 62 453 226 |
海外小计 | 6,725 | 5,622 | 5,074 | 5,395 | 5,281 | 6,500 | 1,219 |
全球销量 | 8,913 | 7,567 | 7,237 | 7,308 | 7,352 | 8,700 | 1,348 |
资料:丰田结算短新闻 (2012年5月9日发布) | |
(注) 1. | 合并销量含大发、日野,不含中国合资公司生产车辆的销量。 |
2. | 丰田份额不含轻型车,且不含大发、日野等品牌。 |
2011年度分季度合并销量及营业利润
第1季度 | 第2季度 | 第3季度 | 第4季度 | 年度合计 | |
---|---|---|---|---|---|
合并销量(1,000台) | 1,221 | 1,805 | 1,969 | 2,357 | 7,352 |
合并营业利润(亿日元) | (1,080) | 754 | 1,496 | 2,385 | 3,556 |
2012年度合并营业利润目标1兆日元
丰田2011年度合并决算中,销售额减少2.2%为18兆5,837亿日元,营业利润受汇率变动影响损失2,500亿日元,下降24.1%至3,556亿日元。
丰田为了实现2011年3月在丰田全球未来愿景中宣布的“1美元对85日元,销量750万台,合并营业利润5%(1兆日元左右)”,稳定地推进对收益结构的改善。2011年度结算,在东日本大地震以及泰国洪灾这2次大的自然灾害、以及突破80日元的超高汇率的背景下,如果保持过去的体制,则出现赤字的可能性极大。绝对成本不大,但确保了3,556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就是推进体制改善后,确保了高收益基础的证明。
2012年度销售额预测增长18.4%达22兆日元。通过销售取得的5,500亿日元以及改善成本取得的2,400亿日元合计7,900亿日元,抵消了增加的各种经费1,456亿日元(几乎无汇率影响),营业利润预计可达1兆日元。
丰田合并结算 |
(100万日元) |
2006年度 | 2007年度 | 2008年度 | 2009年度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预测 | ||
---|---|---|---|---|---|---|---|---|
销售额 营业利润 税前利润 纯利润 | 23,948,091 2,238,683 2,382,516 1,644,032 | 26,289,240 2,270,375 2,437,222 1,717,879 | 20,529,570 (461,011) (560,381) (436,937) | 18,950,973 147,516 291,468 209,456 | 18,993,688 468,279 563,290 408,183 | 18,583,653 355,627 432,873 283,559 | 22,000,000 1,000,000 1,160,000 760,000 | |
研发费 折旧费 设备投资 | 890,700 947,000 1,482,600 | 958,800 1,042,400 1,480,200 | 904,000 1,072,100 1,302,500 | 725,300 1,032,000 579,000 | 730,300 812,300 642,300 | 779,800 732,900 706,700 | 810,000 730,000 820,000 | |
汇率 | 美元 | 117日元 | 114日元 | 101日元 | 93日元 | 86日元 | 79日元 | 80日元前后 |
欧元 | 150日元 | 162日元 | 144日元 | 131日元 | 113日元 | 109日元 | 105日元前后 |
资料:丰田结算短新闻 (2012年5月9日发布) | |
(注) 1. | 2011年度营业利润(3,556亿日元)与上一年度(4,682亿日元)相比减少1,126亿日元。销售方面增加1,500亿日元,成本改善增加1,500亿日元,合计增加3,000亿日元,但受到汇率影响减少2,500亿日元,以及各种经费的增加减少1,626亿日元,是减少的主要原因。 |
2. | 日元升值导致减少的利润为:2011年度320亿日元、2012年度由于出口量增长达350亿日元左右。 |
2012年度营业增益主要原因 |
(亿日元) |
2012年度营业增益 主要原因(预测) | 2011年度 实绩 | 增益主要原因 | 减益主要原因 | 汇率影响 | 营业利润 增量合计 | 2012年度 预测 | |
---|---|---|---|---|---|---|---|
销量增加等 | 改善成本 | 各种经费的增加 | |||||
3,556 | 5,500 | 2,400 | (1,456) | ±0 | 6,444 | 10,000 |
不合并结算:2012年度营业赤字预计可缩至700亿日元,力争消灭赤字
丰田合并营业利润超过2兆日元的2006~2007年度中,丰田不合并营业利润超过1兆日元。但是2008年度は由于销量的大幅减少、以及汇率影响,出现了营业赤字,2010~2011年度日元升值影响较大,营业赤字超过4,000亿日元。
预测2012年度的汇率与2011年度相差不大,此外,计划出口200万台,预计出口比重将从上一年度的53.5%提高至58.8%,但通过增加销量、改善收益结构,预计营业赤字将从2011年度的4,400亿日元缩小至700亿日元。丰田在2011年3月发布的“全球未来愿景”中,提出实现不合并营业利润尽快摆脱赤字这一目标。
丰田不合并结算 |
(100万日元) |
2006年度 | 2007年度 | 2008年度 | 2009年度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预测 | |
---|---|---|---|---|---|---|---|
销售额 | 11,571,834 | 12,079,264 | 9,278,483 | 8,597,872 | 8,242,830 | 8,241,176 | 9,500,000 |
(含)日本国内 | 3,582,400 | 3,549,800 | 3,059,800 | 3,523,100 | 3,059,200 | 3,245,800 | |
(含)出口量 | 7,989,300 | 8,529,400 | 6,218,500 | 5,074,600 | 5,183,500 | 4,995,300 | |
营业利润 | 1,150,921 | 1,108,600 | (187,918) | (328,061) | (480,938) | (439,805) | (70,000) |
总利润 | 1,555,193 | 1,580,626 | 182,594 | (77,120) | (47,012) | 23,098 | 440,000 |
纯利润 | 1,060,109 | 1,138,144 | 56,649 | 26,188 | 52,764 | 35,844 | 360,000 |
日本国内产量及出口量 |
(1,000台) |
日本国内产量 | 4,185 | 4,264 | 3,393 | 3,206 | 3,004 | 3,119 | 3,400 |
---|---|---|---|---|---|---|---|
出口量 | 2,597 | 2,708 | 2,139 | 1,644 | 1,698 | 1,670 | 2,000 |
出口量比重 | 62.1% | 63.5% | 63.0% | 51.3% | 56.5% | 53.5% | 58.8% |
资料:丰田结算短新闻 (2012年5月9日发布)
<全球汽车产业平台 Mark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