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0年2月
2020年1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20/02/14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是国内知名的汽车行业信息交流和市场研究平台。乘联会成立于1994年,2009年加入并成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营销研究分会,2017年更名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业务板块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目前,乘联会共拥有会员单位140家,覆盖了国内全部乘用车厂商、部分商用车厂商(主要微客、微卡、轻客、轻卡及皮卡厂商)以及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企业(汽车初创企业)。
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
2020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9.9万台,同比19年1月下降21.5%,这也是自05年乘联会零售统计以来的最低增速。1月环比19年12月的零售下降20.8%的幅度也是历年最低的。
1月零售受到春节因素影响最大,春节前有效销售时间仅有20天,理论上带来的零售同比损失近30%左右,经销商的订单结转能缓解一部分年初压力。但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春节期间的经销商零售基本停止,1月的零售增速低于预期。1月SUV零售同比下降17.1%,其中B级SUV同比去年1月提升6%,A级SUV同比去年1月下降17%,大众等合资SUV较强,自主的长城、奇瑞等SUV表现突出。1月轿车零售仍同比下降23.7.%,其中豪华轿车总体持平于去年同期。1月消费升级稍好,但入门级消费乏力仍较明显。豪华品牌零售同比去年1月增速5%,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降18%,自主品牌同比下降32%。从车系版块看,2019年德系和日系份额均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自主品牌主力厂家表现优秀,但其他品牌分化较大。
批发:
1月厂家批发销量158.9万台,同比下降21.4%,环比下降26.6%。节前厂家销售时间短,原本1月31日上班带来的节后销售被延期,因此相对历年1月的开门红特征,今年1月的正增长厂家很少,幅度也很小。
产量:
1月乘用车生产139.8万台,同比19年1月下降29.0%,环比12月下降32.7%,由于考虑春节后生产时间充裕,因此1月的主力厂家生产相对保守。1月厂家库存下降19万台,较同期的厂家库存下降多出14万台。尤其是部分合资品牌生产相对偏保守,实现节后轻装上阵。
新能源:
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4.5万台,同比下降51.3%,环比12月下降67%。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0万台,同比下降38%。纯电动的批发销量3.5万台,同比下降52%。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2.08万台,同比去年1月增长16%,增长幅度稍低于12月的表现。
2020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2月面临突发的疫情冲击最为显著,原有的春节消费节奏全面改变,汽车产业链处于全面的停顿状态。由于疫情目前仍处于攻坚阶段,为配合防控要求,切实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原定的开工时间延期1周甚至更长,很多岗位工作开启居家办公模式,但短期内生产经营难以有效恢复。从消费端看,春节假期的经销商基本全面闭店休假,随后的恢复营业面临有营业没有客户的窘境,因此经销商积极开展“云看车”、在线下单等网上营销举措,结合送车上门交付服务,虽然收效甚微,但也是体现良好的斗志,为品牌和车型的热度维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此阶段各厂商工作人员仍能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协会的数据报送和市场分析交流,以快速精准地反映疫情对车市的影响。
2月是生产经营的恢复期,目前的恢复速度较慢,大部分企业推迟一周上班和出行,导致上旬零售起步也是可以几乎忽略。
目前看2月12日前后的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已经稳定,但居民出行极其谨慎,因此对2月的市场预期可能要更调低一些。原本预计2月零售正增长的,目前看要下滑30%以上。1-2月累计下滑在25%以上。
随着北京的新能源车放号,巨大的购车需求可能更快释放,这对2月的新能源车生产销售会有促进。
车企短期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疫情不是优胜劣汰-要让企业活下去
车企承担更强产业链责任
新能源车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车市需求危中有机
从区域看,东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消费者购车热情受购房影响相对较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者前期受房地产影响,购车动力明显减少,近期随着用车需求的增长,再加上私家车普及基数较低,首购群体较多,未来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会进一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