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12月

2024年11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24/12/09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是国内知名的汽车行业信息交流和市场研究平台。乘联会成立于1994年,2009年加入并成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营销研究分会,2017年更名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业务板块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目前,乘联会共拥有会员单位140家,覆盖了国内全部乘用车厂商、部分商用车厂商(主要微客、微卡、轻客、轻卡及皮卡厂商)以及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企业(汽车初创企业)。

 

 

 

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42.3万辆,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7.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025.7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11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15.5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8%;1-11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066.3万辆,同比下降15%。11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2.3%。

  11月车市仍延续10月以来的较高景气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稳定拉动车市;各车企也开始借助“双十一”宣传以及月中广州车展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多重有利因素加持,共同推动11月车市热度进一步提升。

  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发布以来,效果远超于地产刺激政策,是少数的补贴就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政策。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合计超过400万份。置换更新补贴虽然实施时间短,但增量效果明显快于报废更新的数量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增换购需求的旺盛潜力。国家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实施差异化鼓励,即“对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由于报废更新的新能源较燃油车有多5,000元的补贴优势,加之各地对以旧换新政策的新能源车普遍比燃油车多3,000元左右的补贴。因此绝大部分报废更新和部分以旧换新用户选择了购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尤其是推动入门级纯电动车与狭义插混市场强势增长,进一步夯实新能源渗透率的扩张基础。

  11月乘用车市场的特征:一、11月零售、批发、生产、出口全面创出当月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拉动乘用车批发和生产创出有数据统计以来的各月历史新高;二、11月新能源零售环比增长5.9%并持续创出新高,这是新能源爆发式增长的表现,体现出市场对国家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双新政策”的良好反馈。今年11月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52.3%,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突破50%;三、价格战趋稳,8-11月降价促销明显少于2-4月的频次,11月的车市促销较10月保持平稳;四、11月新能源出口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33.3%,新能源出口暂时放缓;五、厂商蓄势稳增长,11月乘用车生产走势大大强于厂商的批发销量,11月厂商总体库存环比增长21万辆;六、11月高低两端细分市场增长较好,国家以“报废更新”拉动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增长、地方“置换补贴”拉动中高级细分市场的良好增长;七、爆款车型销量持续突破,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31个(上月28个)。

  11月自主品牌零售154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4.1%,同比增加8.7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60%,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8.5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68.3%,较去年同期增加8.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6%。1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6%,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4%,同比减少3.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零售份额6.4%,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11月豪华车零售26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26%。11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0.9%,同比减少2.2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回落明显。

  出口: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征。乘联会数据:1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9.6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10%;1-11月乘用车累计出口438.7万辆,同比增长27%。11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0.2%,较同期减少2.7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8%;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5万辆,同比下降16%。

  生产:11月乘用车生产301.8万辆,同比增长14.0%,环比增长13.9%。11月乘用车生产较历史同期高点2023年的265万辆高出36万辆。11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8%;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8%。

  批发:11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94.0万辆,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7.6%,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411.5万辆,同比增长5.6%。受渠道补库的促进,11月乘用车批发创出新高。11月自主车企批发200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5%。主流合资车企批发65万辆,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13%。豪华车批发28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4%。

  11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批发表现分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大众、长安系厂商总体较强。11月10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8家(10月8家,去年同期7家),占整体市场份额60%。万辆以上批发量的37家乘用车厂商环比正增长的有28家,其中环比增长10%以上的有16家,上汽通用、北京现代、一汽丰田、长安福特、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环比增长表现较强。

  库存:由于11月厂商生产能力释放较强,批发偏低,11月厂商生产高于批发8万辆,而厂商月度国内批发高于零售12万辆,形成旺季厂商全面加库存的难得良好走势,为年末和明年初的批发零售增长储备力量。但今年总体仍呈强力去库存特征,1-11月厂商库存下降21万辆(去年同期增加5万辆)。总体乘用车国内渠道库存下降52万辆(去年同期增加3万辆)。

  新能源:11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48.1万辆,同比增长49.3%,环比增长7.1%;2024年1-11月生产1,072.7万辆,同比增长37.0%。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43.8万辆,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4.9%;2024年1-11月批发1,071.6万辆,同比增长38.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6.8万辆,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5.9%;2024年1-11月零售959.4万辆,同比增长41.2%。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0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33.3%;2024年1-11月出口116.8万辆,同比增长24.6%。

  1)批发:1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8.9%,较2023年11月37%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8%。

  1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83.2万辆,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7.1%;11月狭义插混销量47.5万辆,同比增长112.5%,环比增长0.7%;11月增程式批发13.0万辆,同比增长52.3%,环比增长7.8%。11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8%、狭义插混33%、增程式9%,2023年11月为纯电动68%、狭义插混23%、增程式9%。2023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9%、狭义插混23%、增程式8%,近期狭义插混增速大幅高于增程式。

  11月B级电动车销量27.4万辆,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9%,占纯电动份额33%。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环比回暖,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7.5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9%,占纯电动的21%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20.5万辆,占纯电动的25%份额,同比减少7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5.9万辆,占纯电动份额19%,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消费升级的高端化态势明显。

  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31个(上月28个),宋(118,743辆)、海鸥(56,459辆)、秦L(50,500辆)、海豹06(47,030辆)、Model Y(46,595辆)、瑞虎7(37,518辆)、宏光MINI(37,236辆)、五菱缤果(36,911辆)、秦(36,546辆)、瑞虎8(36,177辆)、元(32,498辆)、Model 3(32,261辆)、朗逸(31,434辆)、长安CS75(31,230辆)、星越(30,507辆)、汉(30,467辆)、轩逸(29,120辆)、帕萨特(28,622辆)、RAV4(24,575辆)、速腾(24,435辆)、驱逐舰05(24,344辆)、理想L6(24,318辆)、元UP(24,070辆)、小米SU7(23,156辆)、途观(22,548辆)、博越(22,345辆)、海豚(21,712辆)、探岳(20,865辆)、CR-V(20,494辆)、捷途X70(20,101辆)、吉利星愿(20,038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5位(上月前5位),秋冬季的瑞虎、朗逸、CS75、轩逸、帕萨特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有所改善。

  2)零售: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2.3%,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11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3.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4%,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4%,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5.6%,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5.9%,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

  3)出口: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0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33.3%。占乘用车出口20%,较去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73%,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49%(去年同期57%)。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11月厂商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28,141辆、沃尔沃亚太5,905辆、奇瑞汽车5,757辆、上汽乘用车5,702辆、特斯拉中国5,366辆、上汽通用五菱5,190辆、东风汽车4,043辆、小鹏汽车3,602辆、长安汽车2,264辆、一汽红旗2,150辆、长城汽车1,934辆、极星汽车1,656辆、吉利汽车1,557辆、零跑汽车1,319辆、一汽奔腾1,070辆、广汽埃安1,021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从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A0级电动车占比曾达到近50%,是自主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小型电动车前期在欧洲表现较强,近期受到相应的针对性加税措施,这也体现了小微型电动车是世界电动车的竞争核心,我们急需引导电动车发展小型化的财税政策和C7驾照等配套政策,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发展,这样才能让中国电动车可持续走向世界。作为与纯电动零碳车型对应的燃油车大类,在海外燃油车市场竞争中,自主插混车型依托低油耗、长续航的优势,海外市场分流燃油车的表现日益突出。

  4)车企:11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理想汽车、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等为代表的增程式电动车表现持续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20家(同比增加2家,环比减少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4%(上月93.9%,去年同期89.2%)。其中,比亚迪504,003辆、吉利汽车122,453辆、上汽通用五菱103,866辆、长安汽车93,592辆、特斯拉中国78,856辆、奇瑞汽车72,443辆、理想汽车48,740辆、广汽埃安42,301辆、零跑汽车40,169辆、赛力斯37,220辆、长城汽车35,885辆、小鹏汽车30,895辆、小米汽车23,156辆、东风汽车22,186辆、蔚来汽车20,575辆、上汽大众15,832辆、一汽奔腾13,604辆、上汽乘用车13,059辆、极狐汽车11,122辆、智己汽车10,007辆。

  5)新势力:1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5.6%,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零跑、极狐、智己等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自主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强,比亚迪、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奇瑞等新能源表现很强,成为新能源的中流砥柱。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领先,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11月合计新能源车批发20,314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0%强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

  6)普混:1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10.3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1%。其中一汽丰田42,416辆、广汽丰田37,499辆、长安福特7,258辆、广汽本田5,211辆、东风本田4,839辆、东风汽车1,995辆、广汽乘用车1,678辆、东风日产1,186辆、吉利汽车790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销量逐步提升。

 

相关报告: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11月(2024年10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10月(2024年9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合作报告 2024年9月(2024年8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

 

本报告仅限会员查看。
剩余 5 章未读,申请试用账号继续阅读。

MarkLines Customer Support 客服中心

星期一~星期五 9:00-17:30(节假日除外)
japan 日本
Nagata-cho, Chiyoda-ku, Tokyo, Japan
+81-3-4241-3907
USA 美国
Southfield, Michigan, USA
+1-248-327-6987
MEX 墨西哥
León Guanajuato, Mexico
+52-477-796-0560
DEU 德国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49-69–904-3870-0
CHN 中国 (上海)
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
+86-21-6212-6562
CHN 中国 (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86-755-2267-1725
THA 泰国
Klongtoey, Bangkok, Thailand
+66-2-665-2840
IND 印度
Gurgaon, Haryana, India
+91-124-4048779